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重,政府和企業對環保和減排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燃料電池作為一種零排放、低噪音的能源轉換技術,具有顯著的環保優勢,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我國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加快推進。燃料電池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上海、福建、廣東等地都出臺了相應的支持鼓勵政策。
目前,已有五大城市群的41座城市被納入示范工作,共計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3.5萬輛,加氫站超500座。
燃料電池汽車密集投運,氫能產業鏈逐步完善,進一步推動了燃料電池市場的增長,今年下半年企業的積極性也依舊高漲,產線擴產、示范應用項目頻出。
今年以來,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氫藍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燃料電池企業均有投擴產項目的消息發布,項目總投資已超過200億元,項目地點也逐漸由五大示范城市群擴張到非示范城市。
7月28日,江蘇清能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正式簽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并成功舉行5000臺大功率燃料電池、1000套制氫加氫關鍵裝備及零部件項目開工儀式。項目建設完成后,可填補伊金霍洛旗在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PEM電解制氫和加氫關鍵裝備方面的空白。
9月21日,布爾津縣人民政府與上海上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氫燃料電池項目戰略合作框架簽約儀式。項目實施后,將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喀納斯景區-禾木景區區間交通運輸等領域先行示范應用。
可以看出,在非示范城市進行的項目主要集中在風光能源豐富的地區,燃料電池項目的落地將會有效消納當地的風光資源,減少能源運輸成本,實現高效利用。
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持續推進,一些非示范城市群依靠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燃料電池相關產業,當前國內燃料電池產能正在急劇擴張。
隨著產能擴張和技術的進步,燃料電池的效率和可靠性有顯著提高,制造成本也持續降低。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技術降本的大前提下,隨著燃料電池系統和氫能儲運系統批量化帶來的價格下降,和燃油車使用成本的增加,氫燃料電池車輛有望能與燃油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相當。
另一方面,今年純電動和混動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取消,但燃料電池汽車仍有高額補貼政策,成本降低和高補貼兩個因素疊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會調動購買需求,促進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發展。
受疫情影響減弱和市場淡季結束的影響,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鏈逐漸得到恢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35.2萬輛和7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9%和37.8%,市場占有率達到30.4%。其中,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為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8%和54%。
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在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上漲,燃料電池市場回溫的影響下,許多企業選擇通過融資來獲得發展資金。
繼年初的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后,江蘇德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慕帆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燃料電池相關企業也在進行融資,用于產線建設和產品研發。
10月18日,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貴研鉑業關于全資子公司投資設立貴研新能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及同步實施創新項目跟投的公告》。其全資子公司貴金屬實驗室計劃投資2,000萬元設立貴研新能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研發、制造和銷售與氫能及燃料電池相關的貴金屬催化材料以及環境污染治理催化材料。
11月,浙江氫航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上汽恒旭領投,興華鼎立、微光創投共同投資,助推公司深化空冷燃料電池在航空、車輛、船舶、電源等全產業鏈方向的發展。
由上述信息可以看出,燃料電池市場已經開始逐步回暖,國內燃料電池技術快速發展、燃料電池產業鏈逐漸成熟。
氫璞創能董事長歐陽洵曾表示,當前燃料電池產業與2010年的鋰電池產業極為相似,爆發在即,即將迎來最佳投資窗口期,未來將為十萬億級市場規模。
為探索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成長路徑,構建開放共贏的發展格局,氫啟未來網將于11月29在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HVFC 2023中國(成都)氫能汽車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大會”。
大會擬邀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知名企業、科研機構等相聚成都,共同探討氫能汽車與燃料電池產業有關話題,搭建行業交流與合作平臺,交流學術思想,助力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