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峻,各國紛紛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標和承諾,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在這一背景下,尋找清潔、可再生、高效的能源成為了迫切的需求和挑戰。
綠氫作為一種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制取的氫氣,具有零碳排放、高能量密度、靈活儲運等特點和優勢,被認為是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載體。
本文將從綠氫產業的現狀、降本路徑、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綠氫產業現狀與挑戰
綠氫產業雖然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前景,但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制氫成本高。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目前全球約有95%的氫氣是通過化石能源制取的,稱為灰色或棕色氫。這種方式雖然便宜,但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而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綠色或藍色(捕集并儲存二氧化碳)氫,則需要更高的電價和設備投資。據估計,目前綠色或藍色氫的制造成本約為2.5-6美元/公斤(不含稅),而灰色或棕色氫則只需1-1.8美元/公斤。
(2)技術不成熟。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電解水技術:堿性電解水技術(AEL)、質子交換膜電解水技術(PEMEL)和固態氧化物電解水技術(SOEL)。其中AEL技術最為成熟,但效率較低;PEMEL技術效率較高,但設備壽命較短;SOEL技術效率最高,但溫度要求較高且尚未商業化。此外,在儲運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壓縮液化所需能耗大、管道建設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等。
(3)市場需求不足。目前綠氫的主要應用領域有化工、鋼鐵、交通等,但這些領域的氫需求量還不夠大,且受到政策、基礎設施、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例如,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雖然具有續航里程長、充電時間短等優勢,但由于缺乏充足的加氫站網絡和補貼政策,其市場占有率仍然較低。
綠氫產業降本路徑與措施
為了推動綠氫產業的發展,必須從多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制氫成本,提高技術水平,擴大市場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降低電價。由于電價是影響綠色制氫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利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是降低制氫成本的關鍵途徑之一。根據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綠氫行業的發展首先應該依托于電力成本的降低,其努力方向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技術創新與大規模產業化”。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顯現,其發電成本將會進一步下降。
(2)加強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在制氫設備方面,需要加強對PEMEL和SOEL等高效率、長壽命、低溫度要求的技術創新和推廣;在儲運設備方面,需要開發更輕便、安全、經濟的儲運方式和材料;在應用設備方面,需要提高對綠色或藍色氫的利用效率和穩定性。同時,在國家層面也需要制定統一且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明確各類制氫方式及其碳排放水平,并建立相應標識體系”。
(3)加大政策支持和財稅激勵。在綠氫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可以通過制定中長期規劃、設立專項基金、提供補貼或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綠氫產業的投入和創新。同時,政府也可以通過建立碳交易市場、實施碳稅或碳補貼等方式,調節綠氫與化石能源之間的價格差異,提高綠氫的市場競爭力。
(4)培育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目前,綠氫在工業、交通、電力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也面臨著成本高、技術不成熟、消費者認知低等挑戰。因此,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增加綠氫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例如,在工業領域,可以通過建立合作機制或平臺,促進制氫企業與鋼鐵、化工等行業之間的對接與合作;在交通領域,可以通過推廣示范項目或試點城市,提升氫能汽車等清潔交通工具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在電力領域,可以通過優化電網調度或儲能系統,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對接綠色制氫設備的比例。
綠氫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
綠氫產業作為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
隨著全球對碳中和的迫切需求和對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各國紛紛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和目標規劃。
例如,歐盟提出了“歐洲氫戰略”,計劃到2030年建設至少4000萬噸/年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能力;日本提出了“氫社會愿景”,計劃到2050年實現氫能占一次能源供應比例達20%;我國也在2021年3月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到2035年建設完善的綠色制氫、儲運、利用體系,形成規?;⒏咝?、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綠色制氫產業鏈。
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綠氫產業將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1)綠色制氫規模將快速增長。隨著可再生能源電解水技術的進步和成本下降,以及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預計未來綠色制氫將逐步取代灰色或棕色制氫,成為主流制氫方式。
(2)儲運方式多樣化。為了解決儲運成本高、安全風險大等問題,未來將出現更多種類的儲運方式和材料,如液態有機過載物(LOHC)、金屬有機骨架(MOF)、金屬雜化物(MH)、碳纖維復合材料等。這些方式和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儲運效率和安全性,并降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
(3)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展。除了傳統領域如化工、鋼鐵、交通等,未來還有望開拓更多新興領域如數據中心、航空航天、農業等。這些領域對于清潔能源和零排放技術有著強烈需求,并且具有較高價值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綠氫產業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和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通過加強技術創新與合作協調,降低成本與風險,擴大需求與供給,才能推動綠氫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