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已被國際公認為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力量。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50年,我國氫能需求將達到6000萬噸,氫能在終端能源系統中所占比重超過10%,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有望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為幫助我國按計劃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內蒙古、重慶、上海等地近日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內蒙古、重慶、上海等地區氫能產業的發展。江蘇、浙江等多個省市已經開始氫能源應用。
在頂層設計引導、地方政府支持下,氫能產業化的步伐加快。許多央企和能源龍頭企業都在氫能項目上加大投資力度。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表示,目前我國正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力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隨著各級政府的推動,氫能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鴻達興業將繼續加大氫能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突破,推動我國能源轉型。
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氫能源
氫能源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實現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
近幾年,世界各國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我國也紛紛出臺扶持政策。近日,交通部發布了《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積極推進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船舶在交通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大運營、通行、停車、充電等政策支持。加速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與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每年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交通運輸車輛的比例不低于80%。
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也在行動。
重慶出臺了《重慶市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對新建加氫站、運營給予補貼。全國第一座液氫油電綜合供能服務站在浙江省嘉興市建成。河北張家口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氫氣儲能項目落地。在內蒙古大西北地區,《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簡稱《規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治區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簡稱:《方案》)正式下發。
另外,山東、福建等省有關氫能產業園、加氫站建設規劃相繼出臺,國內多地將加氫站列入地方重點任務。
許多專家認為,地方政府將更多地關注氫能源,是意料之中。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院長金勤獻說,氫能可以提高中國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實現碳中和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從工業角度看,氫能將成為替代原料和熱源的主要手段。長距離、重載運輸中氫能的脫碳效果顯著。能量領域中,氫能在分布式電力系統、儲能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同時指出,中國應該突破氫能的核心技術,大力發展氫能的應用和推廣,領導世界氫能標準的制定,引領全球氫能產業的發展。
率先布局的鴻達興業建設氫能城市
長期以來,內蒙古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個氫能源產業集群。近期出臺的《規劃》進一步明確指出,要協同打造氫能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風光氫,建設綠色氫氣生產基地,重點發展風光儲能、儲氫等清潔能源產業。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形成年產360萬千瓦以上儲能設備、5000套以上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800套以上氫氣和工業副產氫氣提純設備、40萬噸以上儲氫設備生產能力。
內蒙古能源升級,也是我國氫能企業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內蒙古鴻達興業早已開始進行前期布局。
身為國內著名的大型新材料能源綜合行業上市公司,鴻達興業準確地把握了新能源發展形勢,早在2016年就設立了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有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氫能源存儲和應用方面的研究。
2019年,鴻達興業與內蒙古烏海市簽訂了一份《氫能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致力于開展氫能技術和應用研究,把烏海地區的氫能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打造氫能城市。
據悉,鴻達興業所生產的氫氣純度高,且不含硫、一氧化碳等物質,其純度可達99.9999%,完全符合氫燃料電池車使用標準。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建立的第一座加氫站成功運行,為氫燃料汽車、大巴車和工業車輛提供合格的氫氣。這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座正式運行的加氫站。其成功運營也標志著鴻達興業制氫、儲氫、運氫、用氫產業鏈的貫通,真正實現特色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到目前為止,鴻達興業已經建成并運行了三座加氫站,另外五座正在按計劃進行。
2020年4月,液態氫在中國的商業應用更進一步。為了解決中國民用氫氣長期不能自主經營的困境,鴻達興業在內蒙古投資興建了第一條民用液氫生產線。
鴻達興業正是憑借其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領先優勢和積極貢獻,在最近舉行的“中國能源發展高峰論壇”上,獲得了“中國能源發展高峰論壇”殊榮。
據中國氫能源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其廣泛用于交通、儲能、工業、建筑等領域,我國將有希望進入氫能社會。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