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發展“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氫能發展的氛圍會越來越好, 5月22日-23日,以“智慧氫能、賦能未來”為主題的“2024環球智慧氫能(上海)論壇”在上海商城成功舉辦。
中國工程院彭蘇萍院士在大會發言時表示,全球能源向綠色低碳轉型,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正從礦藏資源消耗型向天然資源再生型轉變,碳氫燃料的開發利用方式從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轉變(加氫減碳過程),化石能源低碳化、零碳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加速融合。
會上,上海氫銳科技有限公司胡大麟副總裁介紹了《高效PEM電解水制氫與分布式應用市場前景》獲得了高度關注。
據他介紹,歐洲氫能發展已經有十多年,PEM電解水技在風光制氫領域得到大規模驗證,西門子能源在運行的MW級項目已超過30個,單體百兆瓦級PEM制氫項目已經在法國諾曼底破土動工,康明斯在北美運行的PEM單體項目20MW以上。 2020年以前,當需要采購MW級PEM設備時,絕大多少客戶都會選擇歐美品牌。因為歐洲PEM電解槽廠商提供的MW電解水設備比國產的便宜,性能更好,有更多的業績支撐。
經過5年的發展,國內的PEM制氫企業加大了人才的培養、核心工藝的研發能力、專用設備的自動化和核心材料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 2023年公開資料顯示,國內的MW級PEM制氫系統價格在850萬-900萬之間。同期歐洲的MW級PEM制氫設備價格也在1050-1200€/kw。 兩者價格非常接近。隨著國內更多企業的加入,國產PEM電解槽將會達到250Nm3/h 或者更高的500Nm3/h。 采用了增強膜技術后,PEM電解槽可以采用更高的電密,電解槽大型化和高電密這對組合拳將進一步降低PEM電解水設備的初期投資。
另外PEM電解水技術的優勢明顯,就是寬負荷運行,快速啟停,安全性高,可以直接跟風光電耦合。只要有更低的電價,就會有更低的氫價,氫價的降低又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特別是交通領域,從歐洲目前氫能交通來看,德國,荷蘭等國家約100多個加氫站,用氫量日益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歐洲近年來燃料費用上升。
燃料成本決定出行方式,以100公里為例,采用95號汽油,其費用為12.54歐元,采用氫氣費用為10.28歐元,采用電車充電費用為11.21歐元,歐洲電價貴和充電樁少,充電需要辦會員卡,這都是推動了氫燃料電池交通的快速發展的因素。從H2MOBILITY 統計的數據來看,2018后,也就是俄烏沖突后,由于天然氣成本的上升導致電價的上升。 但是,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氫價相對比較穩定,推動了氫能交通的發展。
歐洲法規并沒有限制制氫需要在化工園區,而是需要環境和能源部門審批,在加油站擴建制氫加氫站,利用交易電價(PPA)制氫,將大大降低氫的成本,采用一臺Ryzer500撬裝一體化制氫設備,配合撬裝儲氫和壓縮系統,占地約1500平米,每天制氫超過500kg,年制氫135噸。制氫成本為5歐元/kg,將更加有利的推動氫能交通的發展。
目前,國內制氫加氫一體站的建設存在政策不統一、審批受限、缺少明確規范作為建站依據的問題,亟待政策松綁和規范出臺。同時,橇裝化小型站內制氫成套設備是建設制氫加氫一體站的關鍵設備,上海氫銳科技有限公司的小型化、撬裝化、安全化和智能化的PEM制氫設備滿足高安全性、零排放、智能控制等多方面優勢,特別適合站內制氫加氫一體化發展。特別是可以采用與電網聯動,當夜間可再生能源發電而電網無法消納的時候,可以通過高效PEM電解水制氫設備,制氫后儲存起來,此時電價相對比較低,氫的壓縮和儲存成本也低,然后,白天,氫能車輛來加注氫氣,可以打通另一條有效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途徑,變“棄能”為“氫能”,推動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舉多得為電網儲能和提升電力輔助服務能力,增強了電網柔性和安全性。
上海氫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通過十幾年不懈努力,完成了大型化批量制造能力的建設,從膜電極、電解槽到PEM制氫系統成本都顯著下降,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PEM制氫系統的初始投資與ALK制氫系統投資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已經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的實際經濟價值。同時,PEM制氫技術具有“響應快、運行范圍寬、安全性高”的特點,在分布式用氫需求下更具優勢,未來發展具有極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