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種二次能源,氫能可以與電能、熱能等異質能源品種系統融合、互聯互補,是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西安市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正加快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并以氫能為支撐規模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根據西安日報發布的消息,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成永紅團隊原創的石墨烯界面納米閥技術,破解了氫能儲運難題。他們用可以“握在手中”的氫能源,推動氫能應用實現從“1”到“N”。
成永紅表示:“未來我們將與行業伙伴廣泛合作,持續推動金屬氫化物@石墨烯復合固態儲氫技術在氫能大規模儲運、電力能源、移動終端等領域的落地應用,助力全國儲氫、用氫產業鏈快速發展,為國家構建綠色低碳現代能源體系、實現‘雙碳’戰略貢獻力量。”
據了解,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圍繞儲能與能量轉換從材料開始進行原始創新。在成永紅、張錦英等教授的帶領下,研究中心開發出金屬氫化物@石墨烯復合儲氫材料。它具有高空氣安全性、高儲釋氫密度、寬工況非催化釋氫,以及可長期存儲等特點,可滿足氫氣大規模存儲與運輸需求,并能廣泛用于工業制氫、電力儲能、移動應用等場景。
依托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氫化物@石墨烯復合固態儲氫材料”原創成果,成永紅教授成立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今年7月,該公司兩條日產百公斤級鈉鈣基和鋁鈉基復合儲氫材料循環中試線建成投產,實現“金屬制備→金屬氫化→復合材料制備→釋氫副產物回收利用”全技術鏈條驗證。目前已完成單套系統年產3000噸的工藝包設計,為后續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永紅介紹說,一九零八新能源復合固態儲氫材料,在性能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即“三高”:高安全性:常溫常壓下存儲運輸,不需要任何特種設備;高儲氫密度:材料儲氫密度最高達到12.5wt.%;高釋氫密度:有效水解釋氫密度最高達到25wt.%。其中,鈉鈣基復合儲氫材料適用于大規模氫能存儲、中距離氫能運輸及長周期波動能源調節,鋁鈉基復合儲氫材料則適用于超大規模氫氣存儲與超遠距離運輸。
成永紅團隊的研發突破,使得千瓦級氫動力電源驅動觀光車可以穩定行駛,百瓦級氫電源重量低于3公斤,輕巧便攜,可以作為野外工作、露營、科考等場景下的應急電源。固態儲氫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提升,將進一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