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獲悉,1月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重點專項“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及其應用關鍵技術”年度工作總結暨成果發布會在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圳燃氣”)召開。
依托于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建成的全國首個城鎮燃氣摻氫綜合科技實驗平臺,已成功為求雨嶺生活區安全供氣近200天,這標志著氫進萬家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發布會現場,深圳燃氣副總裁、安全總監王文想介紹,2021年,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玉星教授的組織下,深圳燃氣與此次參會的10家單位通力合作,獲批2021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專項”,項目按照指南要求進展順利。
項目負責人、首席科學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玉星教授介紹,該項目共分五個課題,針對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輸系統的本質安全、工藝和完整性管理以及終端應用,通過機理探究、技術開發、設備研發、軟件開發、試驗平臺研制等手段,突破中低壓純氫與摻氫燃氣管道輸送及應用方面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和新軟件的瓶頸,形成以關鍵設備和工藝軟件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并圍繞“管輸工藝、管材、試驗方法”“應急搶修”“燃燒器具”編制標準體系。該項目依托科技試驗平臺建設以氫能社區為示范的產業體系,已于2023年10月順利通過科技部的中期檢查。
項目課題三負責人、深圳燃氣副總裁、教授級高工楊光系統地介紹了項目的成果——全國首個城鎮燃氣摻氫綜合科技實驗平臺。該平臺主要包括摻混模塊、減壓調壓模塊、管材相容性評價模塊、燃氣器具測試模塊以及終端利用模塊——天然氣與氫氣通過摻混模塊,能夠得到摻氫體積比為5%-20%、摻氫精度達到1%的摻氫燃氣;經減壓調壓模塊后,進入管材相容性評價模塊進行長周期試驗測試;隨后進入燃氣器具測試模塊進行驗證;測試完成后,摻氫燃氣進入求雨嶺生活區進行利用。該平臺作為國內首個可推廣、可復制的城鎮燃氣氫氣摻-輸-用一體化平臺,該平臺集成測試、驗證、生產功能,摻氫比達到20%,壓力范圍覆蓋城鎮燃氣的全部壓力運行范圍。用氫面積85000平方米,用氫人口超過4000人,實現了摻氫燃氣的寬壓力、長周期、規模化應用。這標志著氫進萬家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未來,將根據實際運營情況,進一步擴大推廣試用。
深圳燃氣相關負責人介紹,摻氫燃氣綜合實驗平臺不僅可針對管輸條件的燃氣管道以及閥門、連接件、表具等燃氣基礎設施開展管材氫環境長周期實驗,還可針對多種燃氣器具及終端應用場景開展適應性研究。可系統性地測試、評價現役城鎮燃氣輸配系統對摻氫燃氣的適應性,推進燃氣摻氫的產業化進程。
“借助在役燃氣系統消納氫氣,實現‘氫進萬家’,是推動氫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手段。”專家表示,根據目前的研究結論來看,在摻氫比10%以下,針對X52以下的管材鋼級,不論是針對長輸管道還是燃氣管道,摻氫天然氣管道都可以按照天然氣管道進行設計與管理。與以氫氣、一氧化碳等為主的煤制氣、焦爐氣等相比,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摻氫燃氣對管材的長周期、寬壓力作用還需進一步明確。作為實驗室研究與生產實際應用之間必不可少的環節,建設一套科學的實驗平臺,能夠更準確地對現役燃氣基礎設施進行適應性評價,并形成標準體系,推進“氫進萬家”產業體系發展,助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
目前,我國已有天然氣管道超過100萬公里,其中城鎮燃氣輸配管道超過90萬公里,利用燃氣基礎設施進行摻氫實現“氫進萬家”具有顯著的減排效果。
“以建設的摻氫綜合科技實驗平臺為例,如果五分之一的城鎮燃氣管道進行10%的摻氫,每年可減少碳排放量超過1000萬噸。”專家表示,借助在役燃氣系統消納氫氣,實現“氫進萬家”,是推動氫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手段。
此外,深圳燃氣將率先在行業內打造包含“光伏+谷電制氫、管道摻氫、終端用氫”的“制摻運用”氫能示范項目,旨在推動氫能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效路徑。
消息來源:羊城晚報、深圳特區報、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