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李強總理在四川、重慶進行調研,并走進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和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詳細了解研發生產情況,希望企業大力推進智能制造,著眼國家戰略需要加強工作謀劃,大力推進交通聯通、產業聯動、創新協作、政策協同,以先進產品引領行業潮流。
早在2023年7月,中央視察調研川渝產業發展形勢時就強調,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
據了解,重慶市九龍坡區立足西部豐厚的氫能資源,近日出臺了《重慶市九龍坡區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九龍坡片區,打造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建設國家級氫能商用車生產基地、國家級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制造基地、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應用基地。
川渝地區啟動“成渝氫走廊”建設以來,示范應用項目不斷落地。
作為我國能源戰略通道的西南樞紐,川渝地區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引擎,有利于促進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良性發展。
網絡公開信息顯示,川渝地區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聚集了氫氣“制、儲、運、加、用”產業鏈上下游200多戶企業及科研院所。
當前,四川省已匯聚超過100家從事氫能產業的企業及科研院所,基本覆蓋了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整車制造等全產業鏈的主要領域。
而重慶市的高純氫氣的制造和儲運、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等氫能產業鏈整體框架已經基本形成。目前,重慶市兩江新區、九龍坡區已初步構建了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燃料電池等氫能設備及產品研發、檢測服務的氫能產業鏈條。
據氫啟未來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川渝地區已有以下氫能相關項目投運:
網絡公開信息顯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出臺了20余項與氫能產業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為區域內氫能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川渝地區已經累計投入運營44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并建成了15座加氫站,初步形成了互聯互通的成渝氫走廊。
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浩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稱,重慶是中國的西南工業中心城市,具備多個國家級的物流中心,為氫能源商用車的運營提供了巨大的潛在市場。
同時,川渝地區也具有豐厚的氫氣資源,成為氫能源商用車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在眾多有利因素加持下,川渝地區氫能產業不斷發展,但同時也面臨以下挑戰:
1.產業鏈布局分散,區域協作有待加強
目前,成渝地區的氫能產業鏈布局較為分散,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同和合作,限制了產業的整體發展。因此,加強區域協作,促進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是氫能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2.基礎設施不完備,市場運營基礎薄弱
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包括加氫站、儲氫設施等。目前成渝地區的加氫站數量較少,布局不夠合理,且缺乏相應的管理和運營經驗。同時,氫氣運輸成本較高,也限制了氫能產業的市場化進程。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市場運營能力。
3.發展環境需改善,產業政策有待完善
政策支持是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成渝地區的政策支持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政策制定和執行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有專家表示,成渝地區并未納入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示范應用補貼主要由市、區兩級提供,導致產業整體規?;七M難度較大。
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氫能已經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四川和重慶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包括加強政策支持、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產業鏈整合等。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提高氫能產業的競爭力,并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資料:《成渝雙城經濟圈氫能產業發展研究》吳勝男 莫佳雯等
作者:安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