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它可以從各種原始能源中提取,具有來源廣泛、清潔環保、應用多樣的特點。氫能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助于實現全球碳中和的目標。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戰略方向,加大了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力爭在氫能產業的發展中占據優勢。
作為二次能源,氫能必須通過化學過程由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氫元素轉化而來。中國是氫氣生產大國,2021年我國氫氣總產量超過3000萬t。當前我國氫氣主要用于化工領域,其中化石燃料生產的氫氣占了將近80%,而電解水及其他綠色制氫技術所制氫氣總量不足1%。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國能源央企紛紛將構建氫能供給體系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
在傳統制氫方法中,煤與天然氣重整等化石能源制氫是現今工業制氫的主流。這種方法雖然成熟、便宜、規?;?,但卻會排放大量CO2和污染物。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與電解制氫高效耦合技術以及綠氫綜合利用技術則更加清潔、環保、可持續。
6月6日正式成立的北京億華通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華通”),發布了首套PEM電解水制氫系統和PEM電解槽,自主設計開發的控制系統提高了系統溫度控制準確性和敏捷性。相比堿液制氫產品,該產品可以實時動態跟隨風光電波動,秒級響應,最大程度將電力轉化為氫氣。這是億華通首次實現從燃料電池發電機向電解水制氫系統的產品跨越。
通過這種方式,億華通實現了從“氫發電”到“電制氫”的多元化業務版圖,其產品降低了氫成本和碳排放,節省了制氫過程的成本,從而提升氫能的經濟性和競爭力,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和應用。
事實上,不僅僅是億華通,陽光氫能、山東賽克賽斯、康明斯恩澤、中船派瑞等多家制氫公司近年來都對推動制氫領域降本增效作出了突出貢獻。
制氫降本增效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促進能源轉型,建設綠色低碳經濟具有重要作用。除了技術創新外,還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場推動,如光伏發出的電可直接用于制氫,電網端對過網費可做一定減免,建設氫氣運輸管網,推動化工、鋼鐵等能源領域的綠氫應用等。這樣才能實現綠氫產業的做強做大做優,為我國能源轉型和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總之,制氫降本增效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需要多方面的技術創新、政策引導、市場需求等協同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