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星氫能網訊:日本郵船株式會社(NYKLine)、東芝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公司,川崎重工有限公司、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和ENEOS公司共同宣布,日本新能源和工業技術發展組織(NEDO)已批準他們參與大功率燃料電池(FC)船舶商業化示范項目。
該項目將于2020年9月啟動,是日本首次嘗試開發商用燃料電池船舶,并進行了涉及氫燃料供應的示范操作。使用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源,將有可能完全消除航行過程中的溫室氣體(GHG)排放。
目標
項目的目標是共同開發一艘約150噸級(即載客量約為100人)的大功率燃料電池船,它將作為一艘中型旅游船使用,并在2024年進行示范性的營運和氫燃料供應。具體計劃是:2020年9月開始燃料電池船以及氫燃料供應的可行性研究,2021年開始設計船體和氫燃料供應設備,2023年開始實際建造和生產,2024年在橫濱港口海岸試航。
背景
隨著2016年《巴黎協定》生效,全球脫碳勢頭增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航運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2018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了到2050年國際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減半、本世紀末盡早實現零排放的遠景目標。在日本政府2019年制定的《氫燃料電池技術發展戰略》中,產業、學術界和政府為實現氫社會而制定的行動計劃中,燃料電池系統在乘用車以外的交通領域的應用被列為一個課題。從日本已經開始推廣的20噸級以下小型燃料電池船舶的發展,可以預見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向大型船舶推廣和擴張的趨勢。
示范項目概述
各公司著眼于建立日本國內氫動力船舶的整個價值鏈(即氫氣設備開發、船體設計與建造、運營、燃料供應),重點關注以下項目:
1、船舶大功率燃料電池(FC)系統的實現與操作技術的發展
2、開發機載氫燃料供應系統/設備,燃料電池與蓄電池相結合的能源管理系統(EMS)的開發
3、氫燃料供應系統的開發
4、為燃料電池在船舶上的應用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設計和開發,使其更好地為船舶提供動力
每個公司的角色分配
中國氫能船舶
相對于日本,我國國內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研究工作剛起步。
國內對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的規范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國船級社(CCS)。2017年12月,CCS的《船舶應用替代燃料指南》第2篇燃料電池推進系統中規定了燃料電池船舶的各項設計與檢驗要求。
國內對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的工程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一二研究所,通過承擔國家政府科研項目,在艦船和水下裝備領域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技術攻關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研制經驗,在氫燃料電池電堆、氫源技術、控制與能量管理、系統集成等方面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在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備較好的技術基礎儲備。
此外,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一二研究所在電力推進系統方面,承擔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船舶綜合電力推進技術”和“船舶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工程化技術研究”項目、科學技術部“船用電力推進系統”項目等;完成了救援船、液化天然氣(LNG)船、散貨船、水聲測量船、太陽能游船、蘇州環城河游船、三亞環島游船、新疆天池游船、武漢輪渡、挖泥船、海上風電安裝船等船舶的電力推進系統集成工作;目前正在承擔國內首艘300客位全電動客船研制項目,采用高性能鋰電池作為全船動力推進裝置,后續將采用氫燃料電池替換鋰電池作為全船動力裝置,是國內率先推出的“零排放”“環境友好”綠色動力客船。
雖然,近年來我國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①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裝置的戰略與目標亟待確立;
②氫燃料電池船舶領域法規規范研究不足;
③船用氫燃料電池推進技術工程化的部分關鍵技術(氫燃料電池電堆船用化技術,船用高安全、高儲氫密度氫源技術,船用氫燃料電池系統集成技術)有待突破;
④船用氫燃料電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