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北京時間下午16時左右,世界人口達到80億。據聯合國網站”80億人口日“欄目介紹顯示,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許多研究表明人口因素是影響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居民生活直接和間接消費的能源不斷增長,在許多發達國家甚至已超過產業部門,成為碳排放的主要增長點,例如化石燃料。
隨著人口增長,世界能源消耗量也在逐步遞增。作為“終極能源”、未來清潔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的提速發展已迫在眉睫。氫能作為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今年3月份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是未來我國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
但由于我國氫能產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受限于區域環境、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因素影響,相較于國際先進水平,發展較為緩慢。
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氫能方面的嘗試,由于發展較早,不少地區已經在嘗試采用氫能為家庭供暖,據氫啟未來網統計,英國、美國、丹麥等國家都在嘗試挖掘氫能在家庭供暖、電力方面的潛力,以降低該方面造成的碳排放,部分案例如下:
10月19日,英國下議院的一場活動提到,今年早些時候就啟動了倫敦天然氣網絡向氫氣過渡的可行性研究,并確定到2050年,倫敦將需要至少40TWh的氫氣來實現供暖、運輸和發電的脫碳。
10月份,西北氫氣聯盟(NWHA)呼吁英國政府加快使用氫氣作為家庭的替代供暖來源。
9月份,丹麥的一家大型工廠將為埃斯比約港提供綠氫,并將生產過程中的余熱輸送到當地供熱網絡中,為多達200戶家庭供暖。
美國長島有一個項目旨在通過使用氫氣為大約800戶家庭供暖。
5月31日,工程機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宣布了一項為期三年的項目,以演示用于建筑供暖和制冷的氫燃料熱電聯產(CHP)系統。卡特彼勒將致力于將其熱電聯產系統集成到位于明尼蘇達州的地區能源圣保羅的電力和熱力基礎設施中。同時提供電力和熱量的卡特彼勒熱電聯產系統將由圣保羅地區能源公司使用,該公司將冷卻水和熱水分配給明尼蘇達州圣保羅的冷熱建筑和獨戶住宅。
……
綜上所述,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氫能應用方面比我們先行“一步”。
我國氫能發展,任重道遠
根據世界能源委員會、氫能委員會、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到2050年氫能將在能源轉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每年減排60億噸,創造3000萬的就業和2.5萬億美元的市場,可以看出發展氫能對全球降碳功效顯著。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今年從政府層面明確了氫能發展定位,形成清晰的戰略導向。德邦證券分析師倪正洋表示,預計2050年我國氫能產值將達1.2萬億元,低碳環保的可再生能源制氫占比將超過70%。全球氫能建設高潮即將來臨,可再生能源制氫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雖然氫能市場前景巨大,但氫能目前發展短板較為明顯。
現階段我國還是以化石燃料制氫為主,約占我國制氫產能的96%。生物制氫和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等技術仍處于開發階段,制氫技術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另外由于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在液態儲氫、燃料電池系統等核心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這些問題仍需解決。
氫啟未來網認為,我國應繼續強化氫能產業鏈頂層設計,堅持“灰氫不可取、藍氫可以用、廢氫可回收,綠氫是方向”的原則,重點圍繞氫能交通、綠氫化工,依托國有企業在加氫站、氫燃料電池等領域超前布局,同時要堅持攻克核心技術瓶頸、加快實現國產化,提高我國氫能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