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氫能看中國,中國氫能聚焦廣東。
氫能被視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綠色能源。“雙碳”目標下,氫能產業日益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關鍵跑道。對于能源供應強大的廣東省來說,長期以來一直專注于未來氫能產業高地的布局。
2021年底出爐的“中國氫能示范城市政策競爭力15強”榜單上,佛山、廣州、深圳、云浮四個城市上榜,廣東數量居全國第一。
從2009年中國第一個頒布實施特殊氫能產業扶持優惠政策的城市,到2017年中國第一個商業運營加氫站,再到2021年中國第一個省級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東正在不斷錘煉“氫”功,占據氫能經濟的制高點。
錘煉“氫”功:規劃引領集群發展
廣東省由佛山市牽頭,與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陽江、云浮等城市合作,組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廣東城市群”。
“佛山發展氫能,從應用推廣數量到應用場景,都走在全國前列。”佛山氫能產業協會會長林俊峰表示,自2015年以來,佛山開始討論加氫站的建設和管理,遠遠超過中國其他城市。
在氫能產業層面,佛山擁有世界上第一條商業氫能有軌電車、中國第一座商業化加氫站、世界先進水平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百億央企氫能項目等。佛山仙湖氫谷聚集了100多家氫能公司和機構,氫能產業鏈趨于完整,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全部達產后將形成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深圳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秘書長張祎瑩表示,以佛山為代表的廣東城市在氫能發展方面起步較早,主要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這從全國來看都非常有魄力。
2021年12月,深圳市發改委印發的《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完成氫能商業化,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
廣州也雄心勃勃。不久前,廣州提出搶抓能源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先機,打造氫能產業鏈,同時推進氫能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科技、人才、資本、市場支撐,不斷提高氫能產業發展水平,引領全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廣州黃埔區于2019年宣布“氫能10條”,首先完成全國氫能產業鏈扶持。去年6月,升級版《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辦法》(修訂版)提出,投資落戶公司最高獎勵1億元,設立氫能產業基金50億元,到2025年完成氫能產業規模500億元。
去年9月,財政部等五個部門共同批復廣東城市群為中國第一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此后,廣東省發改委明確,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確定由佛山牽頭,聯合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陽江、云浮等城市,組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廣東城市群”。
舉足“氫”重:政策頻出提前布局
隨著可再生能源供應比例的不斷提高,廣東大力推廣氫能作為一種新型儲能具有重要意義。布局越快,發展的主動性就越強。
“目前,氫能發展的關鍵是從產業布局的角度考慮。”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分析,隨著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不斷提高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氫能作為新型儲能的重要性凸顯,氫能必須逐步布局。
作為一個強大的經濟省份,廣東也是一個強大的能源需求大省,但能源供應結構并不平衡。其能源供應的關鍵來自云南、貴州等西部地區,對能源緩存的要求較大。根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的分析,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增加,導致上游發電環節的隨機性增加,而下游需求一直存在隨機性。兩者隨機性的平衡必須包括氫能以內的儲能作為緩沖。未來,隨著可再生資源供應比例的不斷提高,廣東大力發展氫能作為一種新型儲能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佛山的帶動和經驗,包括廣州、深圳等城市也相繼增加。”張祎瑩介紹,深圳選擇繼續投資氫能產業,表明深圳了解氫能在未來能源系統中的關鍵地位,重視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根據區域集群建設產業鏈。
據深圳氫能與燃料電池協會統計,截至2022年6月底,深圳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相關創新企業超過120家,還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校、行業組織和相關科技創新平臺,基本形成領域龍頭企業,協調國家領先的科研創新優勢。
廣東省燃料電池專家、廣州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秘書長廖世軍表示,近年來氫能裝備國產化進程不斷加快,國產催化劑出現,開始商業應用。目前,廣州氫電中科已完成燃料電池催化劑的產業化,不到三年的商業化進展位居全國前列,與愛德曼、上汽捷氫等頂級燃料電池公司達成深度合作。
“現在不做氫能會有未來嗎?產業鏈不可能一天就出來。”林伯強表示,今年不會大力推動氫能發展,明年或后年也會提出,這是必須做的事情。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東已出臺54項政策,確保氫能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廣東省共有400多家氫能公司,產業產值超過100億元。企業涵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燃料電池電堆、系統等全產業鏈,產業集群效應明顯。
“氫”裝上陣:上市企業各顯其能
氫能的廣闊發展前景也吸引了許多上市企業。迪威迅、洪濤股份、長盈精密、穗恒運A等從自身實際考慮,積極布局或延伸產業鏈到氫能產業。
7月初,迪威迅控股子公司迪威立方與雄川氫能簽署了《氫能源自卸車合作經營》,目標為82輛氫能源燃料電池自卸車,將在廣州合作經營。迪威迅表示,合作意味著該公司將正式進軍氫能領域。
“企業看中氫能的發展前景,也看中粵港澳的大灣區的市場需求和潛力。”迪威迅董秘劉丹表示,企業正在從傳統智慧城市工程類業務向輕資金和運營類業務轉型,進軍氫能行業符合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
不久前,洪濤股份與深圳凱豪達氫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豪達”)成立合資企業,可以使用洪濤產業園區目前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發展氫能產業。凱豪達董事長陳凱家表示,雙方共同建設產業園區示范項目,包括投資項目、產業研究、交流等。并在加強制氫、加氫等氫能產業鏈的合作。
長盈精密董秘胡宇龍介紹,公司主營新能源車和消費電子零組件,所以延伸產業鏈從事氫燃料電池的金屬極板比較有優勢。據介紹,長盈精密已基本掌握了氫燃料電池金屬極板的關鍵技術,且形成了研發和生產所需要的設備配置、工藝條件和相關技術開發的人才團隊,得到部分氫燃料電堆企業的初步認可。
穗恒運A通過發展氫能可以提升其供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能源企業發展氫能等清潔能源是聚焦主業,符合‘雙碳’要求,公司需要提前布局防止錯失機會。”公司董秘張暉表示,公司將依托廣州市氫能和綜合智慧能源產業發展聯合會集聚優質資源,以廣州市中德氫能源研究院為平臺引進國內外成熟的氫能技術,利用好氫能產業基金平臺,擇優投資前景良好的氫能項目。
“氫”舞飛揚:產業鏈條仍需完善
盡管廣東在發展氫能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仍有一些短板問題需要正視,尤其是在氫氣供應鏈的完善上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張祎瑩表示,廣東最初發展氫能是基于有較好的技術基礎,更關注電堆、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研發,但目前在氫氣供應鏈上仍需努力保障。
目前,氫氣被歸類為危化品類,制取必須進入化工園區。廣東在化工產業的布局相較其他地區并無優勢,現在申請建設化工園區的難度較大,導致氫氣制取及降低使用成本變成無法繞開的問題。
一名氫能從業人員介紹,氫氣作為危化品,按照要求運輸不能駛入隧道等密閉空間,防止產生重大事故,導致氫氣的運輸成本也相對較高。
凱豪達進入佛山氫能市場后發現,佛山氫能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并且制氫總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但現階段氫源供應缺口仍然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進度。
“佛山氫能發展的關鍵是成本問題。”林俊峰還表示,佛山在氫能下游的應用相對成功,但如何在上游使用氫氣成本過高已成為一個限制因素,以至于此前出現眾多氫能公交車無低成本氫氣可用。
在本地化制氫層面,凱豪達試圖“子母站”形式,即在佛山市高明區建設大型電解水制氫基地,根據規模化降低制氫成本,提供給當地其他加氫站,降低運輸間距和用氫成本。
“由于受制氫制備提純、運輸半徑等成本因素的限制,包括深圳在內的許多地區正試圖實施制氫加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