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涉足綠色氫技術多年之后,世界一些主要能源公司終于計劃進行大規模投資,綠氫可能成為這些公司的新業務。
綠氫項目具有非常特殊的低碳愿景。首先,公司投資開發風電場和太陽能發電設施,產生大量綠電,利用產生的電力將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然后將其轉化為化學品或清潔燃料,并將其運往世界各地,為卡車、輪船甚至飛機供能。
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總監julien Rolland表示:“石油巨頭最近一直在計劃建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綠氫和綠氨將成為未來的新能源產業。”
“這種低碳項目適合一些擁有強大財務資源和豐富管理經驗的大公司,但即使是這些大公司,大投資仍然是一個大賭注,因為這些綠氫技術從來沒有大規模實踐,其潛力為何尚未經證實。”
大公司的決定
英國石油公司bp率先從綠氫開始。該公司6月15日表示,計劃以360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綠氫開發項目“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REH)”的40.5%份額。該項目旨在澳大利亞西海岸6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裝26GW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并利用產生的電力將水分子分解成氫和氧。一旦項目全面實施,每年將生產約160萬噸綠氫(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或900萬噸氨。
6月14日,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表示,將與印度阿達尼集團(Adani Enterprises)合作,收購其新成立的Adani new industries Ltd(Anil)25%的股份,共同打造綠色氫生態系統。
ANIL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內投資500億美元用于綠氫,其中50億美元用于初始投資,建立4GW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設備;此外,計劃到2030年,合資企業的綠電規模將達到30GW,綠氫產量將擴大到每年100萬噸。
殼牌公司氫能副總裁Paul Bogers表示,公司推出自己的大型項目只是時間問題,目前正在尋找風能和太陽能充足的地方。
Bogers指出:“這些項目的規模不是一家小型初創公司就能完成的。”
在本月初的年度戰略決策會議上,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公司首席執行官Mike·Wirth指出,該公司計劃花費數十億美元開發綠氫和藍氫(也稱為低碳氫和清潔氫,而且制氫方法沒有限制)。這種氫混合物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分解天然氣,并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
未來的生命線
大型全球能源公司仍將大部分資金用于石油和天然氣,但低碳能源投資越來越多,包括海上風電場、太陽能發電廠、電池技術等。
能源巨頭的氫能計劃一直保持低調,直到最近出現大規模投資計劃浪潮。英國石油公司正在德國林根煉油廠和西班牙Castellaon工廠合作開發綠色制氫項目所需的電解槽。殼牌去年在德國萊茵蘭煉油廠推出了一家10兆瓦的氫氣電解工廠,目前計劃擴大產能。
綠氫是一種極具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彭博社分析師Meredith Annex表示,綠氫項目背后的整個產業鏈,包括加工廠、加壓管道、儲存設施以及分配這些清潔燃料所需的特殊貨船,可能成為大型石油公司的未來生命線。
在商業被證明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世界上最大的清潔氫能基礎設施投資平臺Hy24的首席執行官Piere-Etienne Franc表示,盡管這些大公司的大型項目可能是綠氫的未來,但在被證明具有商業可行性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ranc提到,“這些大公司不可能直接將一些綠電基礎設施從10兆瓦的規模跳到千兆瓦規模,在此期間有必要建造數百兆瓦的設施進行過渡。”
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 Ltd.高級副總裁Tom Ellacott估計,目前綠氫電解槽的平均單體規模為3-4兆瓦。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應該會增加20倍,為千兆瓦級規模的發展奠定基礎。
咨詢公司Rystad A/S的全球可再生能源負責人Gero Farruggio認為,在進行大量投資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30年的愿景可能有點不切實際。
雖然大規模綠氫的商業可行性尚未得到證實,但它是一個如此巨大的長期增長市場。就與現有業務的協同效應而言,綠氫仍然是主要能源公司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