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球電解制氫項目數量和裝機容量迅速增長,項目規模也顯著增加。2020年,全球宣布了驚人的50GW綠色氫電解項目,目前全球相關項目計劃總量已達到80GW。據高盛估計,如果2030年實現零排放,僅綠氫供應鏈的全球投資就達到了5萬億$。2030年,僅用于制綠氫的電解槽總裝機容量將達到80GW(吉瓦)。
太陽能電解槽制氫,針對低成本綠色產氫,幾個GW項目處于不同的規劃階段,其中大部分在澳大利亞、歐洲、中東、美國和中國。全球已宣布的綠色氫電解項目已達到51GW,并在不斷增加。
從國內政策的角度來看,“光伏+氫能”的搭配也將是未來的新出路。最近,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也指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氫能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支持作用,挖掘跨界應用潛力,根據當地情況引導多種應用,加快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新增長點,為高質量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目前,電解水制氫主要有三種技術路線:堿性電解、質子交換膜(PEM)電解和固體氧化物(SOEC)電解。根據各自的技術特點和商業應用程度,堿性電解和PEM電解水制氫將是未來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主流電解水制氫工藝路線。特別是PEM電解和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高適應性遠高于堿性電解,非常適合光伏制氫等綠氫制造工藝。
以歐洲100MW綠氫電解裝置為例。從綠氫制備全生命周期成本來看,可再生電力成本占綠氫全生命周期成本的60%,電解槽系統投資成本占35%。光伏電價水平和電解槽系統初始投資成本直接影響最終綠氫成本。
可以看出,光伏發電企業和在定制氫能技術開發解決方案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將一拍即合,合作探索和共同實踐將是一條開拓、前瞻、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雖然氫能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克服,但可再生能源制氫的趨勢不可擋。光伏制氫已被視為未來新能源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之一。未來,晶科科技將從規劃、調試到運營,為合作伙伴提供專業定制的服務和技術支持,為未來可持續制氫制定標準,為氫能產業優質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為全球能源轉型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