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目前“綠氫”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市場可能會倒向低成本的“灰氫”,不利于“雙碳”工作的推進。應用場景過于單一,限制了行業的突破。關鍵是要找到差異化的應用場景,有序推進氫能的多元化應用。此外,重復投資的風險也值得警惕。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約5萬輛。受利好政策影響,A股氫能板塊走強。
據統計,北京、上海、山東、湖北等30多個省市發布了氫能規劃和政策,明確了氫能產業的發展目標、路線圖或時間表。從一段時間的發展實踐來看,氫能投資的高熱情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從長遠來看,氫能產業的發展應警惕“氫源不綠”、場景單一、重復投資三大趨勢。
“氫源不綠”是首要問題。就氫能本身而言,它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能源,對于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氫能是一種二次能源,它需要消耗煤炭、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一次能源。氫能的清潔度取決于制取方法。2020年,我國62%的“氫源”為煤制氫,19%為天然氣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僅占1%。氫源急需“綠化”。大規模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將導致氫需求快速增長。面對目前“綠氫”成本高的情況,市場可能倒向低成本“灰氫”,不利于雙碳工作的推進。
氫能產業要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清潔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化制氫體系,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在“綠氫”供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高成本是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制氫的主要問題。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推廣和技術進步,預計制氫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在中短期內,我們可以鼓勵具備風、光、水等清潔能源優勢和成本優勢的地區,優先發展制氫產業。此外,專門用于制氫的高溫核反應堆可以在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的情況下生產大量的氫。氫能市場形成一定規模后,可采用大規模、低成本的核反應堆制氫。
過于單一的應用場景也限制了該行業的突破。在目前發布氫能產業政策的省市中,幾乎所有的發展都集中在氫燃料電池汽車及其產業鏈上,氫能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很少被提及。單一的應用場景不僅限制了氫能發揮比較優勢、確立市場地位,而且讓一些真正脫碳困難的領域進展緩慢。事實上,氫能在乘用車領域的替代優勢并不明顯。目前,高昂的制氫、運輸成本、滯后加氫站、運輸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氫能汽車在與純電動汽車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氫能突破的關鍵是找到差異化的應用場景,有序地促進氫能的多樣化應用。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具有不受溫度影響、續航里程長、補充燃料速度快等優點。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發展可以作為整個氫燃料電池行業的突破口,并在寒冷和低溫地區率先推廣。氫能在化工、冶煉等難以脫碳的工業領域也具有絕對優勢。在“雙碳”目標下,“綠氫”為化工、冶金等行業的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科技創新、示范引領,逐步擴大氫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為我國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重復投資的風險也值得警惕。目前,我國氫能產業核心技術尚未取得突破,關鍵材料依賴進口,短期內不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條件。然而,在氫能產業的發展熱潮下,一些地方政府頭腦發熱,忽視地方實際和產業規律,跟隨氫能項目的趨勢,將導致氫能產業的低水平重復和資源浪費,影響我國氫能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此,要積極發揮政府規劃指導和政策激勵作用,推動地方政府根據自身基本條件合理布局氫能產業,嚴禁以氫能項目建設為名,實現產業健康有序、集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