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根據教育部最近發布的文件,“氫能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該專業屬于工學、能源動力類,修業年限為四年。華北電力大學已增設了該專業。
據悉,近年來,氫能產業迎來了發展,產業技術水平和規模不斷取得突破。同時,氫能產業也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受訪者認為,“氫能科學與工程”正式成為本科專業是一個重大利好。下一步要注重提高產業人才質量和產學研融合建設。
復合型人才稀缺
根據了解,以前只有部分高校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氫能相關技術,加上不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同,導致氫能行業整體人才緊缺。
2019年,“氫能技術應用”專業曾入選《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成為??茖I。目前發現,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佛山氫能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設立了氫能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氫能系統運行、檢測維護、檢驗分析、電池裝配與維護、安全監管等工作。
“??圃盒?梢栽谝欢ǔ潭壬蠞M足氫能行業對專業技術工人的需求,但氫能產品的升級和技術迭代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彼拇ú┠苋細夤煞萦邢薰究偣こ處熍硌┓灞硎?,目前優質氫能人才稀缺,氫能專業已成為本科院校的專業之一,對產業發展非常有利。
驥翀氫能董事長付宇認為,現階段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正在經歷從功能樣機到高可靠性、大規模生產商業化的轉變,需要更多的產品工程師。對于氫能產品工程師來說,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系統的產品開發思維。應該從本科開始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進行培訓,并努力將氫能列入研究生專業目錄。
培訓模式可持續
氫能相關本科專業的增加也將進一步保障產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
付宇坦言,一般來說,燃料電池產品的開發周期通常需要3到5年?!笆濉焙?,隨著氫能產業的興起,人員流動性越來越大。很多人員還沒有參與一個完整的產品開發流程,就去了另一家公司,特別難以持續系統地培養人才。
“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目前,中國的存量人才只有幾十人,主要集中在中科院大化所進行理論學習,并在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產業化開發。‘氫能科學與工程’將為該行業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工程師,有利于該行業的健康發展。”付宇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說:“為了保障氫能人才培養質量,氫能專業設置要立足氫能產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加強制氫、儲氫、加氫等產業鏈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培訓和系統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培訓路徑上,要與產業發展做好銜接,以技術為導向,重點推進氫能技術研發的實踐設計和活動教學,加強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在招生規模上,要考慮氫能技術領域門檻高的現實,逐步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規模。”
加強校企合作
受訪者指出,目前氫能行業就業需求較大,行業急需專業、多元化、前瞻性思維的人才,實施校企聯合,實現產學研順利對接尤為關鍵。
孫傳旺建議,學生可以考慮通過校企項目簽約、校企聯合培養等方式,接受基礎理論知識,參與企業技術產品的開發或應用。
“由于整個行業的存量工程人才較少,如果高校設立了相關專業,那么符合要求的師資力量可能會更少。”在這方面,付宇建議高校可以考慮將一些行業資源引入學科專業,包括邀請有經驗的行業人士在高校兼職,或者高校在設計學科內容的過程中聽取行業的意見和建議。
孫傳旺對此表示贊同:“學科發展要加強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高校要積極推進與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資源優勢互補,為氫能人才教育培訓搭建良好的載體和培養基地。”
付宇表示,高素質的氫能人才,一方面需要有強大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也需要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在校企聯合培訓模式下,企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實習機會,不僅有利于學生從純學術思維到工程師思維,而且為企業培訓人才,實現“訂單式人才”模式的培養。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