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在許多工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取代鋼鐵企業的煤炭,作為一些主要化工原料的基本原料,成為高溫加熱過程中清潔能源的選擇。
高盛認為,清潔氫(綠氫)已成為實現全球凈零排放的關鍵支柱,有助于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5%。
目前,全球氫能政策支持正在加強,30個國家的氫戰略和路線圖承諾在本十年中,清潔氫的裝機容量將比2020年增加400倍,并支持綠氫年平均新建速度提高50倍。
高盛預計,在制氫方面,綠氫發電的潛在總市場(TAM)可能在2030年翻一番,達到2500億美元,到2050年,TAM將達到1萬億美元。
綠氫是去碳化的最終解決方案
綠氫已成為全球凈零排放的關鍵支柱,高盛利用全球GS凈零排放模型和碳經濟成本曲線構建了三種全球氫排放。
將三條全球氫需求路徑命名為:牛市、平市和熊市。如果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變暖1.5°C,凈零氫需求較大(約7倍),稱為牛市;如果到2050年全球變暖小于2.0°C,凈零氫需求約為4倍,稱為平市;在熊市情況下,到2050年全球變暖2.0°C,氫需求至少增加2倍。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政策支持也在加強。30個國家出臺了氫戰略,承諾在過去十年中,清潔氫的裝機容量將比2020年增加400倍,并支持每年新建綠氫的平均速度提高50倍。
近年來,制氫行業的投資開始顯著增加,特別是在生產技術部署方面,包括生產(分別用于綠氫和藍氫的電解槽和CCUS)、儲存、分銷、傳輸和全球貿易所需的投資。
要想在2030年實現凈零排放,就需要在綠氫供應鏈上投資5萬億美元。
這5萬億元的投資只是綠氫直接供應鏈的資本支出,不包括與終端市場(工業、運輸、建筑)和綠氫發電所需的發電廠相關的上游資本支出。到2030年,單TAM可能會翻一番,從目前的1250億美元增加到本世紀末的2500億美元,到2050年的1萬億美元。
產業鏈受綠氫的影響
到2020年底,用于制造綠氫的電解槽總裝機容量只有0.3GW左右,但該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根據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計算,到2030年底,電解槽總裝機容量將接近80GW。
與此同時,由于規模的增加,2025年電解槽系統成本將下降40%,類似于過去5年觀察到的電池成本。
氫項目管道規模將增加100倍以上,2020年氫項目管道平均規模為2MW,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200MW。
除此之外,到2025年,部分氫燃料充足地區的綠氫燃料成本將與灰氫燃料平價($1.5/kgH2),到2027年,氫燃料成本將與柴油平價。
綠氫的興起也將對全球電力、水、金屬和礦產需求產生影響,清潔氫革命將導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50%以上,自2030年以來,全球平均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1/3用于生產綠色氫。此外,預計到2050年,生產清潔氫所需的水可能達到70億立方厘米,而電解器和燃料電池的制造將導致鎳和鉑的平均年需求分別增加5%和18%,更適合生態位的礦物銥的年需求也將增加數倍。
綠氫可以在全球市場發展,影響能源供應的地緣政治,并研究國際貿易情況得出結論,全球30%的氫可能涉及跨境運輸,高于天然氣。中東、拉丁美洲、澳大利亞和伊比利亞可能成為綠氫的主要出口地區,中歐、日本、韓國和中國東部可能成為綠氫的主要進口地區。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