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5月25日消息,毛里塔尼亞的政府5月24日宣布,“光明項目”綠色氫能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
“光明項目”計劃安裝高達10吉瓦的電解產能,到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此類項目之一,并已簽署框架協議,規劃了下一階段的發展。
氫氣的益處很多,最振奮人心的效果是氫氣控癌,及其氫氣相對于養生保健的效果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相對于糖尿病、高血脂等降糖問題,具備非常大的效果。
5月23日,從武漢華科福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科福賽)獲悉,該公司開發的15×15cm2單電池固體氧化物電解池(SOEC)電堆穩定運行時間已超過1040小時;在800℃工作溫度下,最大電解功率達到831瓦,最大電解效率高于97%,每立方米產氫電耗在2.86-3.35度之間,穩定運行電解功率高于600瓦。這些SOEC技術指標在國內公開報道中處于領先水平。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聯建“氫電儲能技術聯合實驗室”研討會成功召開
2022年3月2日上午,由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牽頭,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聯建“氫電儲能技術聯合實驗室”研討會在材料學院A樓308會議室成功舉行。受疫情影響,會議線上線下結合舉行。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明豐、中石化首席專家聶紅、研究院副院長林偉等領導專家出席了研討會。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朱新遠、中國工程院院士、氫科學中心主任丁文江、前沿創新研究院院長、科研院副院長孫麗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寶德、副院長鄧濤、副院長董杰、材料學院和化工學院教授專家出席了研討會。會議由副院長鄧濤主持。
氫啟未來網5月26日消息,英國西北氫能聯盟(NWHA)歡迎玻璃制造商皮爾金頓成為其最新成員。
去年,皮爾金頓在其位于默西塞德郡圣海倫斯的Greengate工廠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試驗,在那里,作為“HyNet工業燃料轉換”項目的一部分,氫氣被成功地用于生產浮法(片狀)玻璃。
皮爾金頓緊隨Glass Futures的腳步,后者于去年加入NWHA,目前正在圣海倫斯開發玻璃制造試點工廠,為玻璃的可持續制造提供全球卓越中心。
《佛山市南海區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年)》隆重發布
4月21日上午10點,《佛山市南海區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年)》新聞發布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新聞發布廳召開。會上宣布,《佛山市南海區推進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氫能三年行動計劃》)已經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印發。
《氫能三年行動計劃》的印發實施,將進一步夯實南海氫能產業發展的基礎,促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加快氫能推廣應用和商業化模式形成,強化氫能產業在“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中的創新引領作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推動南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南海區人民政府,區發改局、住建水利局、應急管理局,丹灶鎮人民政府等,佛山仙湖實驗室、華南新能源汽車促進中心和南海區氫能企業等有關代表出席發布會。
氫啟未來網5月25日消息,隨著豐田繼續在澳大利亞開發氫燃料加氫基礎設施,艾默生已被選中為該加注和制取工廠提供其先進的自動化技術。
在5月24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這家全球軟件和技術公司已開始合作,將豐田澳大利亞的部分業務轉變為一個商業級別的氫氣制取、存儲和加注工廠。
2021年10月26日,2021中日韓氫能產業高峰論壇暨氫能產業展覽會在山東濰坊舉辦。來自山東重工集團戰略發展與協同部部長王玉荷做了主題為“山東重工集團氫燃料電池產業情況”的演講。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碳減排工作并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8.1%。未來,我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并處于我國主體能源地位,“電—氫”耦合能夠優化能源供給與消費結構,是助力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手段。
氫電池是將氫和氧通過催化活性很強的電極直接發電的電池,產物是水。它在軍事上應用有三個優點,一是靜噪;二是可產生持續電流;三是能量轉換率高(超過80%,普通燃燒能量轉換率30%多)。但現在氫電池還有一些局限,比如發電輸出峰值功率不高,不能突然加速和保持高速等,因此,各國均在努力改善氫電池的不足,將其不斷應用在新軍事領域內。目前最成功的的氫電池推進武器是德國212和214型潛艇,同時美軍也在加緊研制和實驗各種氫電池武器。目前氫電池主要應用于飛機、汽車、潛艇、軍艦、單兵裝備、通信設備等需要持續能量供應的設備。
蒂森克虜伯宣布分公司更名以支持其擴張,實現了9億歐元的氫氣生產積壓
憑借 9 億歐元(10 億美元)的訂單積壓,蒂森克虜伯 Uhde Chlorine Engineers 對其結構進行了重組,并已更名為 thyssenkrupp nucera,因為該公司旨在繼續其綠色氫氣擴張。
1 月 13 日公布的公司更名伴隨著蒂森克虜伯股份公司繼續研究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進一步發展氫業務,以確保公司處于氫生態系統的最前沿。
2021年12月17日,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指出,到2025年,將形成相對完整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建設氫能產業技術源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
近日,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印發《成都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其中提到:
發展基礎
聚焦光伏、鋰電、氫能等領域,著力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清潔能源實現良性發展。形成氫能“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完整產業鏈條。累計示范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70輛,推動建成投運加氫站2座,加氫能力1500千克/天。
氫分子醫學或稱氫醫學,是新興的學科。鑒于氫分子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特別其高選擇性(僅中和毒性活性氧自由基)、高彌散性和高安全性,因此受到廣泛重視。
很多年來,抗氧化一直是熱門題目,從而產生了很多“抗氧化”藥物以及保健品。但是總的來說不是很成功。這是因為體內自由基有兩類, 一種是生理性的,在機體代謝中發揮作用,一種是毒性的,引起氧化應激,破壞組織,導致許多疾患。
新一批氫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武漢氫能汽車應用場景進入規模化示范階段
經過三個月的路線測試和試運行,5月23日,新一批氫能源公交車在武漢經濟開發區正式投入運營,覆蓋689路、221路、695路等3條公交線路,連接了沌口、軍山新城和漢南。
據武漢眾宇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負責人介紹,這批氫能源公交車共20輛,其中眾宇公司提供14輛氫燃料電池系統配套,其余6輛氫燃料電池系統由武漢經濟開發區的武漢雄韜氫雄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022年歐洲氫能大會18日至20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許多業內人士將目光投向中國,認為中國將成為綠色氫能最重要的資源供應和消費市場之一。
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名業內人士就綠色氫能相關技術和項目進行了討論,認為綠色氫能將成為歐洲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許多企業表達了進一步擴大國際業務的愿望,中國已成為最受關注的市場之一。
由于在鋼鐵、化工、發電等領域的減排作用,綠氫在這些領域取得較大進展,其中化工領域率先完成大規模示范項目的運行。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氫能政策日趨明確的背景下,綠氫地位逐步提升,資本、央企、民營企業紛紛競逐綠氫賽道,整個產業發展正在提速。
綠氫在中國具有多領域的應用前景,其中交通領域商業化推進最快;氫的“能源載體”特性可以消納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并通過儲存應用于不同場景,如分布式發電、島嶼電源等;氫氣可以作為原料生產合成氨、甲醇等,也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還原劑。
海馬、上汽明確氫能汽車研發計劃,長城或推燃料電池乘用車獨立品牌
近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長城汽車已經完成了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產品規劃,并計劃推出獨立品牌,定位高端。這位知情人士透露,“長城汽車燃料電池乘用車品牌及產品內部已經準備就緒。原計劃今年第二季度推出,但預計疫情因素將推遲到年底。”對此長城汽車沒有回應。
2021年3月,長城汽車發布氫能戰略,首次向全球展示氫能研發成果,首次推出“氫檸技術”。當時長城汽車表示,將再投入30億元用于氫能領域的研發,達到萬套產能規模。長城汽車還規劃了一個時間表,“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2023年實現核心動力部件的推廣數量將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2025年實現全球氫能市場份額排名前三。”
樂天化學的目標是,到2030年為止生產60萬噸氫氣(藍色16萬噸,綠色44萬噸),年銷售額達到1.2萬億韓元。該公司與擁有聚合物氣體分離膜原始技術的Airrane合作,在2023年安裝了CCUS(碳捕獲、利用和存儲)測試設施進行商業化。CCUS是生產藍色氫的核心技術。捕獲的二氧化碳難以儲存,可用于生產碳酸二甲酯(DMC)。對于綠色氫氣,氨分解被認為是最理想的產氣方式。樂天化學預計將與占據國內氨水市場70%份額的集團子公司合作。另外,以2萬億韓元以上的海外綠色氫市場投資為基礎,盡快提高事業的經濟效益。
4月9日下午,大興區舉行了氫能、商業航天專項政策發布和項目簽約儀式。本次集中簽約是大興區2022年推進“兩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的標志性活動。10多家氫能和商業航天企業現場簽約。
美錦能源在大興的項目包括年產5000臺燃料電池叉車,可以填補北京類似項目的一些空白。此外,美錦能源將規劃建設大興區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鴻基創能膜電極規模化、工程化生產、翼迅創能燃料電池叉車、智慧運營平臺、碳資產運營公司、美錦氫能碳中和研究院,包括燃料電池分布式、儲能研發和應用。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問題更加突出,各國政府進一步加大“脫碳”力度,殼牌、BP、中石化等傳統能源企業已經開始重組。其中,氫能是一種轉型的重要方向。氫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可持續的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終極能源”。隨著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出臺以及實現30/60目標的政策實施,氫能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預計未來10至20年,清潔氫在可持續能源中將逐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出現在各種能源消費的比重中,為工業和交通領域的碳減排做出更重要的貢獻。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氫能源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正從工業化初期過渡到快速發展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氫氣的高成本是現階段的產業化階段核心問題。下面從制氫-儲氫-加氫產業鏈的角度分析氫氣成本。
綠氫30萬噸!綠氨120萬噸!IHEC將在內蒙古啟動綠氫旗艦項目
自2021年7月7日成立以來,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氫能源中心(IHEC)一直在推動氫能源發展。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氫能示范項目,共同由IHEC和北京市政府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展開——超過8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客車被用于運送運動員和官員,并在河北省張家口修建了9個綠色氫燃料加氣站。這些公交車總共行駛了320多萬公里,消耗了約200噸綠氫,減少了約2000噸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