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人民網報道:泰國北欖府一家化工廠5日凌晨發生爆炸事故,涉事化工廠系一家生產泡沫塑料制品的臺資企業。該化工廠倉庫內儲藏有數十噸化學用品,巨大爆炸產生的沖擊波不僅損毀了工廠建筑,現場燃起大火,爆炸后當地空氣中彌漫著刺激性氣味及煙霧,當地官員稱,事故已造成1名救援人員遇難,29人受傷。
泰國泡沫塑料制品化工廠爆炸事件給世界上所有的化工廠都狠狠地敲了一記警鐘,在氫能源領域,氫氣屬于高度易燃易爆氣體, 如有運輸、存儲、制作工序不當,就隨時有可能發生爆炸。2019年6月算是氫能行業爆炸的高發時段了,從挪威加氫站爆炸、美國運輸車爆炸再到韓國儲氫罐爆炸,不到20天的時間里全球范圍內發生了3起氫氣爆炸的相關事件,在這次警鐘鳴響后不到一年時間內,2020年4月,美國一家氫燃料工廠發生爆炸,在很多人看來,氫能雖然高效能、清潔無污染但是危險度極高。那么氫能源成為趨勢的未來里,氫能全產業鏈中如何保證安全第一?
和普通新能源相比,氫能是未來最理想的零碳能源,安全屬性也在可控范圍之內。一方面氫氣是比較難形成易爆炸的氣霧燃料,就算因為防控措施未到位引起爆炸,其具有較寬的爆炸領域,換言之單位體積單位面積的爆炸比較低,難以產生灰霾和濃煙;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氫氣密度很小,擴散系數和浮力比較大,泄漏速度也快于其他氣體,但是泄漏總能比較低,泄露之后濃度可快速降低。在規定相關行業法規和實施標準之后,相關行業只要在建造、運輸、存儲等過程中按規進行,其安全系數就能得到保證。
從氫能源頭,制氫環節來說,目前全球應用范圍最廣的就是低成本高排放的灰氫制法,即利用燃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進行制取,除此之外,利用重整甲烷、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水電解制氫等。作為常見廣泛的制氫方法,在技術行業內從電氣、設備等安全性來說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標準體系和安全管理規范,在實際工業應用來說,事故發生性降低,其技術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在氫能最高發事故的存儲運輸方面來說,安全是一道重要的關口,為了實現氫能的廣泛應用,研究開發高效、低成本、低能耗的儲氫技術是關鍵。目前全球的儲運有以下四種途徑:高壓氣體儲氫、低溫液氫儲存、固態儲氫、有機液氫儲存,目前常用的儲氫技術有物理儲氫、化學儲氫和其他儲氫技術。物理儲氫具有成本低、氫氣易放電、氣體濃度高的優點,但其儲氫條件苛刻、安全性差,對儲罐材料要求高。化學儲氫是通過生成穩定的化合物來實現儲氫的。雖然它是安全的,但很難釋放氫,獲得高純度的氫,無論是哪一種存儲方式,從氫氣充裝再到運輸存儲,只有國家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才能在高效率的基礎上設定對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大眾比較擔憂的加氫站方面,目前我國也針對加氫站出臺了一系列的國家標準,在平面布置、加氫工藝再到選址加工、輔助設施、消防安全等進行合理規范設計,能從本質上達到安全目的。除了實施國家標準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加大對普羅大眾的宣傳力度,根據美國和韓國的有關技術團體評估,氫氣與汽油和天然氣相比,其綜合性危險度是最小的,只有大家形成了對于氫能的意識,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助推氫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