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氫15分鐘,續航350公里。” 前不久,遼寧首批氫能電動車在大連市金普新區投產。雖然只有10輛車、2條線路,但這一應用場景不僅標志著遼寧城市公共交通產業已進入“氫能時代”,也標志著大連已初步完成氫能產業布局,是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由于發展氫能產業對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方向具備關鍵意義,世界各國政府部門陸續將氫能發展提高到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爭奪這一個“風口”。
根據了解,為推動氫能發展壯大,自20年起,大連除成立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外,還出臺了一系列氫能產業相關政策文件和標準,如《大連市加快培育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等;推動成立了大連市氫能產業發展促進協會、遼寧省汽車工程技術學會等非政府組織,初步建立了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生態環境。
大連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取得成效,喜訊頻傳。相繼完成了8.5m、10.5m氫燃料電池客車、36T、49T重型載貨卡車、36T轎運車的聯合研發,并相繼實現了批量生產;第一艘氫燃料電池樣品船已下水試驗;首批4座加氫站相繼建成投產;首批60輛搭載當地關鍵核心部件的氫燃料電池客車投入運營;大連豪森為新源動力設計制造的年產10000套燃料電池組全自動生產線已進入組裝調試階段,將于2021年底全面投產;已建成兩個工業副產氫氣凈化項目,預計年內逐步投產;加氫站、研發試驗平臺等一批氫能產業實施項目全面啟動;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支持的一批“綠色電力”和“零碳”電解水制氫項目可行性研究;一批制氫小鎮和制氫產業園區開展了初步規劃和示范工作。
大連市是氫能和氫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高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是國內最早從事氫氣提純和氫燃料電池研究的機構,與大連多所高校一起,牽頭制定了一半以上的燃料電池國家標準,被稱為“燃料電池黃埔軍校”,為大連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與此同時在采訪中了解到,大連市也是國內非常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有著相對比較完整的石化產業鏈,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和可再生能源,為零碳制氫提供了動力源。在氫氣制備、儲存、運輸和檢測方面,特別是在燃料電池堆及關鍵部件、汽車生產和商業示范應用方面,大連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具有海、陸、空多種應用場景。總部位于大連的新源動力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燃料電池企業。擁有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方面,洺源科技在燃料電池系統的設計驗證、標定和實際運行方面,尤其是在中重型卡車的設計和燃料電池控制策略方面,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氫燃料電池整車這方面,大連市集聚了一汽大客、華晨等汽車企業,中車大連、大連齊車等軌道交通企業,大連船舶工業、中遠船務等造船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大連已成功研制出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大中型客車等多種車型,具備研發冷鏈物流車、港口裝卸車、氫燃料電池船舶等各類運輸設備的能力,氫燃料電池鐵路機車、氫燃料電池無人機、氫燃料電池小型飛機等。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大連市按照全產業鏈協調、差異化、集群化發展的要求,以高新區、金普新區、旅順口區、莊河市為載體,引導產業要素資源在相應區塊集聚發展,形成氫能全產業鏈“一廊三園七區”的空間布局新格局。大連自貿片區氫能產業園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總面積35萬平方米。園區整體以“平臺+產業”的模式運作,將構建一個集氫能研究、孵化、制造、示范、應用、推廣為一體的完整產業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