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中石化濟南第58“油氣氫電服+光伏+培訓基地”綜合加能站正式啟用;9月25日,中國石化安徽首座綜合能源智慧服務站投營,十四五期間,中石化安徽計劃在全省建設不低于50座加氫站……
兩天兩座綜合加氫站投入運營,如果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中石化氫能產業的建設速度已經很快了,可是細想一下似乎還是有點慢,因為量太大。要知道,“十四五”期間,中石化規劃建設1000座加氫站,預計2021年新發展加氫站數量將達100座,努力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引領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這里可以算一筆賬,十四五共有5年時間,1000座加氫站的任務,平均下來每年是200座,2天不到就要建成一座。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如果年內僅建設100座,中石化后面肯定要“百米沖刺”的快速度才能完成既定任務量。
氫能是典型的清潔能源,無碳排放,燃燒熱值高,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發展氫能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推出鼓勵氫能發展的政策,許多央企積極謀劃氫能產業布局,加氫站作為連接氫能產業上下游的中間樞紐,成為各大企業競爭的高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累計建成加氫站已超過110座,2021年總量有望突破200座。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到2025年,我國計劃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5萬輛,建成加氫站至少300座。《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提出,到2030年建成1000座。
很顯然,有了中石化等這樣實力雄厚企業的加入,我國氫能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為氫能的普及應用奠定了基礎。那么這么多加氫站需要投入多少錢?
現階段,我國的加氫站多為外供氫高壓氫氣加氫站,主要設備包括儲氫裝置、壓縮設備、加注設備和站控系統等。考慮投入使用前所需的調試費、工程設計費用、管理費用、建設施工費用等,目前建設一座35MPa、500kg/d固定式加氫站的成本平均在1200萬-2000萬元。
氫能在全球都屬于新興產業,我國發展起步較晚,許多核心技術掌握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手中,氫能制儲運加全產業鏈很多關鍵設備需要進口。可以想象,如果大量進口設備,加氫站建設成本肯定會非常高昂,最終轉嫁到每克氫氣上,導致氫能推廣緩慢,進而阻礙產業發展。
得益于我國氫能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家相關鼓勵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科技研發不斷突破,高性能產品的研發以及批量生產等取得了重大進展,氫能制儲運加技術基本成熟,許多關鍵部件已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目前,我國除增壓設備及少數關鍵零部件外,壓縮機、加氫機、氫氣儲存技術、液氫制取儲運等關鍵技術得到發展,站用設備基本國產化,產業鏈設備費用大幅下降。
由于中石化規劃的是油氫合建站,以及油氣氫電綜合站,不是單一加氫站,如用地、建設施工、管理等方面就能省下不少成本,再加上政府補貼,規模效應,以及國產設備的大量使用等,其每座加氫站建設成本應在數百萬元左右,較以前已經大幅下降。
以壓縮機為例,加氫站建設中壓縮機成本最高,約占總成本的30%。如果生產規模增加到 100 套/年,壓縮機成本將下降約70%,加氫站整套建設費用可降低 40%左右。
中石化總裁馬永生日前介紹,未來5年,中國石化將開展氫能業務投資,目前初步計劃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主要用于加氫站建設,高純氫提純裝置、氫氣儲運以及關鍵材料研發等方面。
目前,厚普股份、冰輪環境、雪人股份、金星股份、正星科技、豫氫裝備等企業都是很有實力的加氫設備供應商,都能在加氫站建設中分得一定的份額。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為控制成本,中石化肯定會擇優招標,加氫站建設成本或將下降到史上最低。
隨著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未來蛋糕也將越做越大。根據預計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全國加氫站達到10000 座以上,年經濟產值將超過10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