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壓力持續增大,氫能在全球范圍內頗受關注,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氫能發展納入國家能源戰略。氫能產業能帶動高端制造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我國十九大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為新時代下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氫能產業鏈長、參與方多,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氫能產業目前處于導入期,迫切需要資本支持產業的發展。如何實現產融結合,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它需要業界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北京云奇科技有限公司以氫啟未來網為平臺,聚焦氫產業鏈,致力于傳播氫資訊、營造氫生態、謀劃氫發展。近期,北京云奇科技有限公司智庫研究院聯合業內知名投資大咖,共同策劃了《2021中國氫能產業投資報告》。
氫能起步于燃料電池的實驗室探索以及美國宇宙航空航天領域。2014年,日本豐田首推燃料電池車,氫能開始邁入技術突破和商業化應用時期。當前,隨著全球眾多國家開啟氫能發展規劃,氫能產業進入全面提速期。氫能產業未來有望迎來發展爆發期。
截至2021年初,全球30多個國家已發布氫能產業發展路線圖,并承諾提供公共資金支持氫能的應用。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資本層面,近期大量政府引導資金和能源產業資本聚焦氫能。截至2021年6月,各國政府已累計承諾至少700億美元的公共資金投入氫能產業。預計到2030年,各國政府、資本和企業將為氫能產業投入至少5000億美元。
中國是世界最大產氫國、商用車的最大應用地,制造業基礎雄厚,已具備氫能產業化提速的基礎環境。從全球主要國家氫能發展戰略來看,日韓重應用,歐洲推基建,中國謀劃能源轉型,側重科技創新和下游應用的推動。
國際咨詢公司羅蘭貝格顧問認為,“在向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邁進過程中,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政策以促進上游技術突破、驅動下游應用及基礎設施發展為核心,同時惠及產業鏈上下游玩家。另外,在發展模式上以具備產業發展基礎的城市示范群為核心,也更能有效聚焦資源,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氫能投資正當時
凱輝智慧能源基金合伙人張利認為,國家和政府在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上積累了成功經驗,比如對光伏、對電池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調動全國力量來發展一個行業,并把它變成全世界最先進的行業。而氫能,是延續著這條路往前走。中國氫能投資節點已至。
氫能投資價值大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研究部劉秀峰認為,從投資邏輯看,氫能企業成長確定性強,氫能產業投資收益大。氫能及相關產業中的頭部企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能夠借助行業迅速發展的機遇,迅速做大做強。能夠獲得頭部企業技術研發支持和穩定訂單的關鍵零部件企業;此類企業和頭部企業綁定緊密,成長確定性較強。市場化運營的企業,一旦此類企業的市場化運營模式成熟且可推廣,就能迅速發展壯大,獲取投資收益。
氫能投資機會多
氫啟未來網智庫研究院認為,在氫能產業鏈上、中、下游不同環節,均有眾多的投資機會。在上游環節,電解水制氫具有綠色環保、生產靈活、純度高等特點,可滿足高純度的氫氣需求。在我國三北地區,大量可再生能源電力如風電和光伏發電還存在不能并網的情況。未來我國采用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制氫的潛力很大。在中游儲運環節,從儲氫成本來看,短中期高壓氣態儲氫仍是當下儲氫方式的主流;但長期來看,待技術突破及產能擴大后,低溫液化儲氫與金屬氫化物固態儲氫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儲氫方式。在下游環節,截至2020年底,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達127座;而根據中國氫能行業發展的遠期規劃,2030年我國加氫站數量有望達到5000座,這表明,氫加注市場未來成長空間巨大。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相關產品已逐步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可廣泛應用在交通、工業、建筑、軍事等場景。
為有效實施產融結合,推動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氫能產業投資體系,三方協同,齊心發力。政府部門要主導成立氫能產投聯盟,產業界要共同營造氫能產業生態,市場主體要保證公司持續穩健發展。選好商業模式,做好市值管理,搞好風險管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