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截至7月26日,7個交易日累計成交488.9萬噸,累計成交2.52億元,平均成交價格達到51.69元/噸。
隨著全國碳市場線上交易的啟動,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同步啟動,首批山東338家發電企業全部上線,上線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實現雙碳目標面臨巨大壓力。全國碳市場的啟動,為山東碳減排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
排碳有成本,減排有收益。
何為“碳交易”?
在碳交易市場的具體運作中,政府確定了碳排放總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則向企業分配碳排放配額。企業圍繞碳排放權交易。如果一家公司的排放量超過了配額,它就必須在碳市場購買,以彌補配額的缺口。如果企業的排放量低于配額,可以在碳市場上出售剩余的碳排放權,交易金額為企業獲得的收益。
可以說,全國碳交易市場是一個重大的制度創新,是中國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和低碳發展、利用市場機制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工具,以確保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利用市場機制的“看不見的手”,引導技術和資本向低碳發展方向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意味著二氧化碳自由排放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的節能減排事業真正進入了“排放有成本,排放有效益”的發展新階段。
念好碳交易這本“生意經”
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山東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0%。山東產業結構重,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實現雙碳目標面臨巨大壓力。全國碳市場的啟動,為山東減少碳排放創造了重大機遇。
碳交易是個“大生意”。如何正確認識碳交易的“生意經”,是各國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必須克面對的新挑戰。
作為全國碳排放大戶,山東應該抓住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的契機,使用生活碳市場的“無形的手”適應碳市場的交易規則,盡快加強碳資產的管理和發展戰略布局,努力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首先,“有形之手”要配合好“無形之手”。地方政府不僅要增強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感,而且要盡快適應碳交易市場的規則。在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場規則的前提下,通過碳交易市場機制提供準確的服務,發揮碳減排作用。
一方面,做好“裁判”工作,避免碳交易規則存在漏洞,碳市場要素發展滯后。另一方面,要做好“服務員”工作,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完善碳交易機制,化解可能的市場風險。特別是要依托山東碳市場服務中心,打造山東雙碳智能服務平臺,加強碳市場能力建設,開展碳資產投融資咨詢服務。要加強對碳市場的財政金融支持,引導財政預算規劃與雙碳目標相銜接,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碳市場的支持作用。
加強碳資產管理和發展戰略布局。碳資產管理是一個新興領域。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建立健全碳庫存管理體系,將碳資產管理融入企業經營管理戰略,制定最優碳資產管理方案,確保碳資產管理戰略的有效實施。優化發展戰略布局,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核電、智能電網、儲能與熱泵、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氣、可燃冰、海洋能等低碳產業,加快推進國家認證自愿排放工程,豐富和完善國家認證自愿排放登記制度各方面功能,提高各級部門運行和維護制度的能力。從而滿足國家碳排放交易體系的交易和合規要求。
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碳資產管理和碳市場交易方面的人才短缺是運用碳交易市場規則的最大短板。要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和專業優勢,開設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課程,探索碳資產管理人才綜合培養模式。利用社會機構提供的培訓服務和管理咨詢服務,讓企業了解碳交易體系框架、政策規定和實踐經驗,從而為企業培養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碳交易和碳資產管理人才。最后,加強頂層設計,將人才引進、培訓、流動、評價、保障等環節納入碳交易人才建設體系,有效填補碳交易市場人才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