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零碳”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詞匯之一。由于生產過程中不產生額外的碳排放,利用光伏等綠色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零碳“綠氫”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
據路透社去年12月報道稱,到2020年,“綠氫”已成為許多國家首選的未來綠色燃料,今年全球宣布的“綠氫”項目總金額超過1500億美元。今年以來,中石化等主要中央企業和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部署氫能產業鏈。在全國碳交易的第一天,國資委發布消息稱,三分之一的中央企業已部署氫能。
“在雙碳環境下,氫因其零碳循環自然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在未來能源系統的發展中,氫能將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聯美控股總工程師武海濱對這樣表示。
據武海濱介紹,氫氣成為一種選擇,無論是交通運輸領域替代公用事業車輛、卡車、工程車等,還是成為分布式發電燃料電池能源領域的主角,甚至在儲能領域也變成了更優的選擇,氫市場包含數萬億甚至數十萬億的巨大市場規模。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至少占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10%,產業鏈年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左右,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同濟大學教授、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余卓平表示,到2060年,氫產業的發展可以減少約1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碳中和貢獻約13%。
面對萬億元的市場蛋糕和清澈的藍海市場,作為清潔供暖的龍頭企業,聯美控股也加入了氫能的競爭。繼獨立氫氣事業部成立后,7月15日,聯美控股與上海長三角氫能科技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探索和實踐氫燃料熱電聯產場景應用,開展技術合作和引進。
談到背后的舉措,武海濱表示,聯美控股在綜合能源系統集成、資金實力、人才儲備等方面具有優勢,項目覆蓋面廣,可以為氫能利用發展提供充足的業務場景。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氫能產業在技術、成本、缺乏大規模應用場景等方面還存在問題,產業鏈的完善還需要時間。“氫能利用和氫的安全性的規范和標準需要更加明確。”武海濱說。
根據規劃,在氫產業領域,聯美控股未來將聚焦上游綠氫制取和下游燃料電池應用相關的核心設備,推動氫能設備規模化生產。同時,以氫燃料電池熱電聯產、氫能儲能為主要應用場景,積極探索系統集成、建設、運營和商業模式,實現氫能在能源領域的商業化應用,構建無碳循環,并為實現國家“碳峰值”和“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最后,武海濱描述了氫能源與供熱未來實現“夢想聯動”的場景。“氫燃料電池熱電聯產是未來將逐步應用的技術。隨著燃料電池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和價格的降低,其在供暖領域的經濟性將逐漸顯現,再加上其固有的無碳能源特性,必將成為未來城市供暖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