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全國兩會正式開始,多位從事氫能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聚焦于氫能目前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提出一系列極具針對性與前瞻性的建議。各位代表的建議各有其側重,總體來看主要從政策支持與銜接、國家頂層設計、氫能應用場景三方面出發提出相應建議。就目前公開信息,整理總結如下。
全國人大代表、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
● 加大產業鏈民營企業融資發展支持力度
● 打造低成本氫氣供應保障,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 開展氫能高速及其它交通運輸領域示范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下屬中原油田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張慶生:
● 加強我國氫能全產業鏈發展的頂層設計
● 加大氫能供需鏈的示范應用與推廣
● 強化制綠氫項目的政策支持
● 積極培育擴展氫能的應用場景
● 加快管道輸氫技術攻關和建設部署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
● 加快綠氫綠醇推廣應用
● 示范項目先行,帶動產業技術日趨創新發展
● 針對利用可再生能源就近制取綠氫項目,實行靈活的電價機制,取消過網費等限制
● 協同完善我國綠氫相關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建設,爭取成為全球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
● 盡快出臺銜接政策
● 對源頭制氫進行適當補貼
● 加強技術研發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 統籌氫能發展戰略。建議成立國家氫經濟工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協調氫能產業發展,制定氫能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 優化氫能產業政策,對于固態儲氫、高壓氣態、液氫及有機液體儲氫,根據技術的特點,出臺不同的標準法規,以促進產業的安全可控發展。
● 創新政策支持形式,建議通過揭榜掛帥或基于應用示范項目給予政策支持,繼續帶動產業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 建議加強對關鍵材料的支持力度,促進國產化材料水平的提升,確保產業鏈自主可控;加強對關鍵零部件(膜電極、雙極板)的支持力度,促進性能水平提升下的技術降本能力,并持續推動關鍵零部件的可靠性及壽命提升,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董事長宋海良:
● 促進電、熱、氫等多品種系統化耦合利用,圍繞“制備—儲存—輸送—應用”,盡快構建打造綠色氫氨醇油全產業鏈的有效政策、機制與路徑。
● 全力突破儲熱(冷)、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儲氫、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鼓勵開展一批新能源多元轉化利用試點示范項目,引領和帶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規?;到y化與快速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蔡睿:
● 對‘哈長沈大氫能高速走廊建設’給予相關財政和政策支持
● 支持遼寧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氫能產業集群
● 在遼布局建設氫能產業國家研發創新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數智部副主任工程師曹天蘭:
● 推動“成渝氫走廊”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中冶武勘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張尤慧:
● 在湖北建設分布式儲氫創新示范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投吉林能投白山分公司設備部主任李文輝:
● 建設綠色氫基能源平臺應面向能源、化工、航運、航空等領域低碳轉型需求,全力打造綠氨、綠醇、綠航油三條產品線,實現滾動開發,逐步提升全鏈條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電網廣西欽州供電局計量中心黨支部書記蘇圓圓:
● 提交《關于加快推動電氫協同發展的建議》,建議加大相關科技創新力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多元示范應用,拓展綠氫應用市場,加快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 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甲醇和甲醇加注站國家標準,支持工業捕集二氧化碳和氫氣制取甲醇產業規?;l展,指導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實現綠色甲醇的生態價值。
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
● 營造氫能行業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
● 設立國家氫能分布式能源專項基金,增加對模塊化電解制氫設備專項支持,研發適應工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的分布式制氫裝置。
● 強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氫能制備、儲存、運輸、加注和應用等各個環節的安全規范、技術標準和質量監管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呂亮功:
● 制定全國性氫能管理法規,統一加氫站審批標準,避免地方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