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9日,廣順集團與易運供應鏈共同舉辦的“氫裝上陣 鏈行灣區”氫能冷鏈物流車發車儀式在南海迎賓館舉行。隨著廣順集團、易運物流供應鏈首批20輛氫能冷鏈物流車正式發車,廣順集團和易運供應鏈正式切入到氫能應用領域,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氫能物流的示范應用場景也正式啟動。
接下來,廣順集團將繼續與易運供應鏈在氫能的探索道路上加速前行,積極推動大灣區氫能燃料電池車的應用推廣,并整合氫能資源以應用端需求推動“制、儲、運、加、用”產業鏈條協同創新。
此次活動由佛山市南海區發展和改革局指導,佛山市廣順電器有限公司、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佛山市眾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承辦,佛山市飛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協辦。
聚焦農產品運輸業務
今年年底前將投放200輛
在“雙碳”和能源安全目標的引領下,能源領域技術、模式、業態的創新正在推動諸多新趨勢的涌現。氫能作為清潔的能源載體和儲能方式,配合可再生能源形成低碳能源體系,助力工業深度脫碳。
早在去年,廣順集團就與易運集團共拓氫能物流新場景,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并在2023年中國氫能大會上與飛馳汽車簽訂了百車采購戰略協議。除了今日發車的20輛外,剩下20臺也將在今年6月份交付投運。
雙方的合作可謂強強聯合。成立于1997年的廣順集團,業務覆蓋氫能源應用、精密機械加工、自動化裝備以及醫療器械等多個行業。經過多年深耕,公司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國內領先的高新技術企業。
易運供應鏈則是一家集物流、倉儲、農產品交易、氫能車應用推廣、物流與農業科技研發、應用、推廣的綜合性供應鏈服務商。旗下擁有互聯網物流平臺、生鮮配送系統、中央結算等IT系統。
雙方聯手成立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則是以“新質生產力-氫能物流車”的應用推廣為支撐,助力物流行業各環節綠色化、數字化轉型降碳減排。
“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其在能源體系中的應用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實現碳中和碳達峰具有重要意義。”廣順集團董事長董志光表示,廣順集團自2009年開始布局氫能產業,從燃料電池空壓機到燃料電池系統,再到今年的氫能物流車投入運營都是廣順在氫能道路上探索的里程碑,現在是時候將經驗轉化為推力。
董志光表示,未來廣順集團將繼續以積極的姿態氫裝上陣在大灣區拓展新質生產力-氫能燃料電池車的應用,以業務驅動,應用端需求為支撐整合資源促進氫能產業鏈協同發展。
據悉,此次首批投放了40輛4.5噸氫能冷鏈車,預計今年年底前將投放到200輛,2025年底前投放500輛。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總經理劉晉廷表示,這些冷鏈車主要承擔農產品運輸業務,應用于從農產品交易中心出發配送到大型團餐配送、大型飯堂配送、大型電商倉(美團、多多等)及粵西所有農產品二級市場日均運輸里程200-300公里。在此場景中,可以有效的克服氫車使用頻率低、加氫站網點不足等氫能行業現狀。
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運營總監何偉輝對氫能冷鏈物流車運營項目進行介紹。他表示,“綠色運蔬”項目是以易運農產品交易中心每日超萬噸的農產品分流到周邊城市的城配運輸的場景為依托,開展氫能車農產品配送應用。
“易運供應鏈將以本次氫能冷鏈物流車規模化落地應用為起點,煥新啟航,共赴氫能產業發展的新征程。”何偉輝表示,目前,易運供應鏈以市場需求和應用為導向,積極探索氫能車應用場景,在農產品運輸、城市配送、冷鏈運輸等方面建立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并打造氫能源物流車數字化服務平臺 —— 易運運,涵蓋加氫站-氫車-終端客戶的全流程、全要素、場景化的氫能應用示范場景,為客戶提供綠色高效的物流解決方案,賦能灣區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舉行系列戰略簽約
促進氫能車市場化應用
自2014年佛山成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示范城市以來,近十年間,從引進零部件到培育全產業鏈,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為重點,構建“制、儲、輸、用”產業體系和技術創新應用的產業福地佛山氫能產業不斷壯大,成為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即便如此,氫能物流車的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氫能車的購車成本較高、加氫站的布局密度不夠、市場接受度有待提升等。
為進一步打通氫能示范應用的各個環節,活動現場,廣順集團、易運物流供應鏈首批氫能冷鏈物流車舉行了系列的合作簽約儀式。其中,廣順集團與中泰證券達成金融戰略合作,將與中泰證券開展涉及股權融資、IPO、并購重組等多方面金融合作。
廣東易運物流供應鏈有限公司則分別與廣東中新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佛山奇豸物流有限公司在加氫板塊和氫車租賃合作兩個領域進行了簽約。前者主要為氫能燃料電池車應用賦能,沿路布點解決加氫難的痛點,以需求推動氫能鏈條建設。而后者則為佛山奇豸物流有限公司及其客戶提供綠色化、數字化的物流方案。
南海區丹灶鎮人大主席冼增強表示,希望易運物流供應鏈公司通過示范運營,打通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各基礎環節,拉動上下游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包括制氫產業的商業化、加氫站的布局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多場景的應用等,普及大眾對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產業的認識,為下一步探索更多差異化的商業運營模式、降低制氫加氫成本、完善政策環境等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