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雙碳目標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能源領域作為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如何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高效推動人類高質量發展,能源領域的轉型升級又該何去何從,將是雙碳目標實現的必修課題。
氫領未來零碳制造
上周,東方財經《創新驛站》欄目來到翌晶氫能采訪,共同探討雙碳目標下,科技創新如何可以破除資源驅動型產業的困局,以及翌晶氫能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何貢獻?讓我們一起回顧視頻內容。
作為一家專注于可再生能源制氫系統開發的高科技企業。翌晶氫能始終專注于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進步。公司的主要業務布局有哪些?
總經理:劉青
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堿性電解水制氫(ALK)裝置、SOEC電解水制氫系統、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核心元件、關鍵材料及發電系統,并提供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相互耦合的綜合能源系統解決方案。
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氣候變化問題既緊迫又棘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與常規能源的清潔低碳化將是能源發展的基本趨勢。那么,氫能行業的行業背景和前景在哪里?
總經理:劉青
在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中,氫能是最為清潔的能源。氫氣在使用過程中的產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無污染,未來或將成為能源使用的終極形式。同時,風電、光伏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以新思路、新理念促進這一產業發展迫在眉睫。氫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風電、光伏出力的鋸齒形波動,使其較好地在電網系統中進行消納,減少棄風棄光。同時,綠電無法幫助化工、冶金、交通、建筑、生活燃氣等用能領域深度脫碳,而氫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幫助這些行業進行深度脫碳。
為助力世界能源結構性轉型,推動無碳化社會發展,翌晶氫能有哪些助力?
研發總監:李雙濱
翌晶氫能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產業布局,具備核心材料、電堆、SOEC制氫系統“三位一體”的研發能力,同時打通了上下游的產業鏈,包括氫氣的來源與風光電耦合,再到綠氫的消納,擁有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工程應用的完善的產業閉環。
2023年4月25日,上海翌晶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國內首條SOEC電堆自動化產線下線。作為全球首款的量產型電堆,具備高效、緊湊、可靠三大特點。從高效上看,電堆能耗只有3.16度電每標方,比市面上的SOEC技術要少0.2到0.4度電,比堿性和PEM要少30%以上;從電堆的緊湊性上看,電堆的結構有效比能達到72%,電解質片也只有160微米,使用的連接體也只有1.5毫米,這使得電堆的整體高度也只有87毫米;從可靠性方面看,電池片的衰減率只有0.5%每一千小時,同時,電池片的設計采用了壓縮密封工藝,改變了原有的配方,使得電堆的氣密性大大改良。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氫能行業從關鍵零部件到系統成套設備,再到下游應用,急需技術的創新和新的應用場景釋放。未來,翌晶氫能將繼續加大對SOEC電池電堆和系統關鍵技術的人才和資金投入,不斷完善SOEC全產業鏈體系、加快下游應用場景開拓、提升市場占有率,為國家優化能源結構,助力氫能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