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觀全球氫能產業發展,不同經濟體的能源資源稟賦及國內市場存在差異,在全球氫能市場的定位也有所不同,全球化的綠氫產業的競爭與合作受到諸多關注。
近日,考克利爾競立高級副總經理高書受彭博財經BNEF邀請,出席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2023彭博新能源財經慕尼黑峰會”。同時受PGO邀請,參加在上海舉辦的“全球視角下新能源發展高峰論壇”。兩次活動中,作為主題嘉賓,高書聚焦全球化產業創新,就綠氫行業前景、技術發展趨勢、產業布局、全球化下的競爭與合作等情況進行了分享。
01
全球化發展
需要更理性競爭
隨著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氫能發展戰略,36個國家和地區的氫能政策正在籌備中,氫能已成為加快能源轉型升級、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
這個過程中,是否要建立貿易壁壘,優先“本土化”發展成為了各國不可避免的思考。高書在2023彭博新能源財經(慕尼黑)峰會上指出,行業發展缺的不是競爭,而是有序的、理性的競爭。不管是中國、歐洲、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是推動和引領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各方應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減少貿易壁壘,深化合作交流,增加有序競爭的力度、理性的商業思考和良性商業文化,挖掘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高書表示:“考克利爾競立融合了歐洲資本和中國制造,這正是中歐雙方友好交流合作的見證。我們期待與全球行業同仁們相互成全、優勢互補,持續參與全球全產業鏈發展,共同構建良好的行業生態。”
02
構建開放生態
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全球視角下新能源發展高峰論壇中,高書談及全球堿性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現狀和發展。她說道,隨著技術的不斷變革與創新,堿性電解槽將不斷向降本增效的方向更新迭代。這些變化將持續推動氫能全鏈條行業發展,并且將進一步加強氫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地位。
“考克利爾競立的創新由來已久,從研制出全國第一臺200Nm3/h、375Nm3/h電解槽,到推出全球第一臺1000Nm3/h、1200Nm3/h、1300Nm3/h電解槽的大型化發展,并同步研制4.0-4.4Kwh/m3直流電耗、6000A/㎡電流密度技術的高效節能技術方向,考克利爾競立的‘中歐雙研發中心’技術團隊堅持在技術和產品方面持續創新,豐富上下游產業鏈的協調發展。氫能行業的光明未來需要全行業攜手行動。不管何時,都應該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構建綠色開放的能源產業生態,為零碳世界的早日到來提供有力支撐。”高書說道。
獨木難成林,眾力萬鈞舉。作為“中歐創新中心”的副理事單位,考克利爾競立始終致力于促進中歐及全球化氫能產業的合作交流,為氫能行業發展而積極探索國際氫能創新鏈和產業鏈,推動全球產業鏈高質量合作、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