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被公認為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脫穎而出。
近日,隨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聚焦氫能產業發展,開展了集中學習。隨州籍杰出人才代表、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朱德權應邀作專題輔導報告。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朱德泉在接受采訪時提出,隨州要依托專用汽車、新能源等基本優勢,抓住商用車關鍵技術變革的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打造新型商用車之都。
氫能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未來能源的生產和使用將發生重大變革。在供給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流,其他能源將成為補充。在需求側,主流的能源消費模式將轉變為電動化。
“預計氫能和電能將成為未來能源結構的兩大支柱。”朱德權表示,氫能具有能量密度高、零污染、資源豐富的特點。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基于可再生能源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燃料電池技術的進步,氫能具有商業化經濟性,是未來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緩沖和調整匹配的最佳載體。氫不僅是能源載體,而且可以實現煉鋼、石化等工業的深度脫碳。將深刻改變交通、工業、建筑等應用場景的技術路線和生產模式,促進這些產業的創新和新發展模式,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徑。
氫能供應鏈、交通應用鏈、建筑應用鏈、工業原材料和碳捕集鏈共同構成了“1+3”氫能源產業生態。在中國,氫能應用鏈將首先集中在交通領域的商用車,特別是中遠程中重型卡車,這是中國獨特的場景,中國有望成為交通應用鏈的世界領導者。
氫能推動隨州產業“無中生有,有中生優”
“一個城市的產業發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具有一定基礎的產業,通過創新促進其轉型升級,稱為有中生優;一種是新興產業,即從0到1的產業,這被稱為無中生有。”朱德權說,氫能源產業對隨州的重要意義在于既可以是有中生優,也可以是無中生有。
專用汽車是隨州的支柱產業,對隨州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朱德權說,燃料電池技術正在推動商用車的轉型升級,就像乘用車鋰電池的電動化一樣,帶來了一場革命。如果隨州不抓住這個機會推動專用汽車的轉型升級,專用汽車產業可能面臨危機,這對隨州來講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同時,氫能是一場能源革命,不僅推動了專用汽車工業的變革,而且將應用于交通、工業、建筑等其他行業,將擴展隨州許多無中生有的產業,增強隨州的創新驅動能力。
朱德權建議,隨州要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推動專用汽車成功轉型,然后在彎道超車,從專汽之都發展成為新一代底盤技術的新型商用車之都。
隨州氫能源產業基礎得天獨厚
新技術的發展路徑是樣品-產品-商品。樣品強調先進性,產品強調穩定性和可靠性,商品強調性價比。
“我們需要產業配套設施和產業鏈的支持,將清華工研院的樣品轉化為產品。隨州有良好的商用車人才和供應鏈基礎。”朱德權認為,隨州氫能產業的發展至少有三大方面的基礎優勢。
在產業基礎方面,從制造端人才的角度來看,隨州有技術工人和人才隊伍;從制造端配套設施來看,隨州有成熟的供應鏈企業;從市場端來看,隨州擁有輻射全球的銷售網絡。在資源優勢方面,可再生能源較之綠氫,相當于油田之于煉油。隨州是湖北省風光電資源大市,具有發展綠氫制造的資源優勢。在制氫、商用車應用等重要環節有良好的基礎,容易形成示范,進而形成產業鏈。在營商環境方面,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共識,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打造創新“鏈主”,推動星火燎原
“底盤是商用車的核心價值所在。未來五到十年,電動化將徹底顛覆商用車的底盤技術。”朱德權介紹,新一代底盤的深度融合是通過車載儲氫系統、車載氫動力系統、三電系統和底盤技術發展起來的,在中國是空白,在世界上是革命性的。這意味著誰抓住了新一代底盤技術的機遇,誰就會抓住未來商用車發展的高地,為隨州推動專用車向商用車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近年來,清華工研院致力于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研究,全面布局氫能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和龍頭企業,在氫能領域具有較強的行業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近日,由清華工研院投資基金牽頭的戰略投資者重組新楚風公司,正式啟動燃料電池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標志著隨州市氫能產業發展的新起點,也將推動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向商用車發展。
朱德權說:“我們將利用清華工研院在氫能行業20年的經驗,讓新楚風成為隨州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未來,新楚風將重點關注燃料電池和電動化底盤技術,追求技術領先、產品質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商用車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作為創新的鏈主,為行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朱德權說:“氫能產業是一個從0到1的產業。這項新事業將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需要更多的參與者和更多的底層技術革命。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以信仰的力量、必勝的決心和如履薄冰的精神,推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