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是人類的戰略能源發展方向,在未來全球能源結構變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為我國氫冶金先行者的寶武鋼鐵集團近日因重組山鋼的消息受到行業普遍關注,兼并重組后寶武產能將達到1.5億噸規模,居于世界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年,中國寶武、中核集團、清華大學三方簽訂《核能-制氫-冶金耦合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資源共享,共同打造世界領先的核冶金產業聯盟。
眾所周知,核能是高效、低耗、環保、清潔的能源代表。核電已經被廣泛應用,氫能和電能一樣,都屬于無污染的二次能源,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利用核能發電,反而是利用核能發電后,再將電能轉化為氫能,再用氫能轉化為電能,豈不是多了一個中間環節,造成能源轉化效率低下?
氫能憑借著燃燒值高、無污染等諸多優點,成為了未來最有希望大規模利用的清潔能源。多年前,氫能和電能就已經實現了相互轉化。
電解水制氫是將電能轉化為氫能的一種較為便捷的方法,即在充滿電解液的電解槽中通入直流電,水分子在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反之亦然,氫燃料電池是將氫氣和氧氣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
核能制氫是將核反應堆與先進制氫工藝耦合,進行氫的大規模生產。核能制氫具有不產生溫室氣體、以水為原料、高效率、大規模等優點,被認為是未來氫氣大規模供應的重要解決方案,為可持續發展以及氫能經濟開辟了新的道路。
也因此,目前美、日、韓、法等國都在開展核能制氫的研究,我國200MW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電站建設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被視為最有可能突破核能制氫反應堆型。
那么氫能相比電能有哪些優勢?首先從儲存性能來看,與電能相比,氫能更易儲存。所有化學元素中氫的重量最輕,在標準狀態下,它的密度為水密度的萬分之一。在負252.7℃時,為液體,密度為僅為水的十五分之一。
氫能的儲存方式有:氣體儲氫法,氫氣可以像天然氣一樣使用巨大的水密封儲罐用低壓儲存,該方法適合大規模儲存氣體時使用;液體儲氫法和固體氫儲存等。此外,科學家正在探索玻璃微球儲氫、無機物儲氫等。氫能的儲存是目前氫能應用的主要技術難點。
以氫能汽車為例,它分為兩種,一種是氫內燃機汽車,以內燃機燃燒氫氣(通常透過分解甲烷或電解水取得)產生動力推動汽車。氫燃料電池車是由產生的電力推動電動機,由電動機推動車輛。
相比電動汽車充點時間長、續航力差等缺點,氫能汽車添加能源更加快捷,基本和燃油車加油的速度差不多。
其次,我國在核電、風電、水電都存在一定的棄電現象。以中核集團為例,僅2018年其棄電量約有100億度,若用于電解水制氫,可生產氫氣20億Nm3,約17.8萬噸,利用棄電制氫已經具備了產業化規模條件,從而解決中國核電能源消納問題。
目前世界每年生產氫的數量約7000萬噸,中國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常規電解水(堿性電解)僅占4%,化石燃料生產占比為96%。主要是電解水產氫效率(55%~60%)較低,即便采用最先進的電解水技術,將電解效率提升為90%。但由于目前大多數核電站的熱電轉換效率僅為35%左右,因此核能電解水制氫最終的總效率僅為30%。
綜合來看,核氫與核電都是以核能為基礎產生的二次能源,是人類能源體系的兩大方向,氫能相比電能有更輕、易存儲等優點,兩者能夠相互轉化形成互補。未來,隨著制氫成本的降低和產、儲等技術的破,氫能將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