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從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官網獲悉,該局制定了《成都市能源結構調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并公開征求意見和建議。
根據該方案,成都積極發展綠色氫能,加快成渝綠色氫走廊建設,計劃建設40座加氫站。此外,成都還有哪些發展措施?氫走廊建設按快進鍵,重慶相關產業有哪些新機遇?
成都計劃建設40座加氫站
近日,川渝合作建設的成渝氫走廊啟動,成都在推進成渝氫走廊建設方面采取了新的能源供應行動。
根據方案,積極發展綠色氫能,支持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一體化試點,降低制氫成本,加快東方氫能產業園建設、華能集團水電解制氫項目,加快建設成渝綠色氫走廊和成都半小時加氫服務網絡,擴大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建設40座加氫站,著力發展高端氫能裝備和綠氫供應,構建制儲輸用全產業鏈,夯實氫能第四城地位。
據了解,川渝已投入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440輛,建成加氫站15座,互聯成渝氫走廊初具規模。
重慶氫能產業多點布局
如今,成渝氫走廊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四川和重慶形成了氫能的整個產業鏈布局,聚集了200多家上下游企業和科研機構,聚焦產業發展的新賽道。重慶的布局和機遇是什么?
據了解,涪陵正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的關鍵零部件和儲氫裝備。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圍繞氫氣生產、提純、儲存、運輸、加氫站建設、加注、氫燃料電池、氫汽車等產業環節,加強引進,不斷完善氫產業鏈。
九龍坡作為成渝氫走廊的起點之一,致力于打造西部氫谷。目前已聚集德國博世、慶鈴汽車、國鴻氫能等龍頭企業,覆蓋氫能商用車和燃料電池八大關鍵核心產品,形成相對完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配套體系。
此外,記者從綦江區了解到,綦江作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渝黔戰略合作的連接點,也在布局新能源產業。此前,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有限公司與綦江區政府簽署投資協議,建設氫能產業生產經營基地項目,涵蓋氫燃料電池制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制氫。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中。
成渝氫走廊建設加快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聚集,加快了氫能供應、裝備制造和應用場景建設的發展。未來,川渝合作的重大項目將通過延伸鏈加強鏈,形成川渝產業集聚發展的虹吸效應,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