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西部首座低壓可移動加氫站、國內首輛低壓固態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同時亮相西咸新區秦創園原先導區,標志著陜西省車用低壓儲氫技術路線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為全國氫能交通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示范。
低壓可移動式加氫站由陜西御氫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瀚海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佳華利道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聯合研發,針對高壓加氫站和儲氫的痛點,不斷探索攻關低壓固態儲氫、氫能儲運基礎設施和低壓技術路線等關鍵問題,成功研制出低壓儲氫裝置適用于車輛的系統和加氫技術,并促進了成果,改造解決了國內氫能領域儲運環節“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陜西御氫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偉表示,這項新技術、新產品優勢明顯。低壓固態儲氫最大壓力僅為5MPa,是傳統高壓技術路線的1/7,體積僅為1/3。他們對加氫站和使用低壓儲氫的燃料電池汽車的整體技術方案和產品設計進行了大量優化,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氫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缺乏氫能基礎設施,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前景廣闊,但現有氫儲運主要采用超高壓技術路線,加氫站成本高、安全要求高、審批嚴格,嚴重制約了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
據介紹,御氫科技正在開發的有機液態儲氫材料技術可以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儲存和輸送氫氣,通過對現有加油站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造,可將其改造成加氫站,降低新建加氫站的成本。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選擇。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提出著力建立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基地,爭取四年左右的時間建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2.0”提出了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達到10萬輛的發展目標。陜西作為能源大省,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有利于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