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眾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中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那就是氫屬于易燃易爆氣體,那么相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隱患也比較大,在這個條件下,很多人選擇站在氫能汽車的對立面。
從氫氣本身來看:
先從源頭氫氣來看,凡事的發生都會有條件存在,公眾只記住氫氣屬于易燃易爆氣體,但是卻忽視了氫氣爆炸發生存在的三個必要條件:在密閉的空間里、濃度達到一定值(氫氣在空氣中的體積濃度在4.0%~75%之間時,遇火源就會爆炸,而當氫氣濃度小于4.0%或大于75%時,即使遇到火源,也不會爆炸)并且有明火才會發生。
而汽車一般行駛在露天區域中,假設氫氣泄漏也只會發生燃燒而不是爆炸,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那么屬于半封閉空間的地下停車場呢?危險系數豈不是很高?”地下停車場確實是屬于半封閉空間,但是一般來說地下停車場會有設計機械排風系統和機械排煙系統以保證空氣流通,而且最重要的一個點是,地下停車場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有明火出現的,所以高危安全隱患是不存在的。
日本汽車研究所FC·EV研究部做過一個實驗,就是從35Mpa的高壓下氫氣罐中放出氫氣時被點燃的情況。氫火焰最高可達10米左右,與其他氣體相比,它的密度和黏性都很小,所以在十幾秒內氣體的釋放結束,火焰規模變小。另一方面,氫氣因為燃料本身沒有碳,所以火焰是黃色的不發生火焰。因此,丙烷和甲烷與碳氫化合物的擴散火焰相比,極其難以可視化。但是,從前面的照片來看,氫火焰可以可視化,空氣中存在的Na等微量化學成分和塵埃,這是由于氫氣火焰的熱量引起的反應。
(圖 從35mpa氫氣罐中放出氫氣時的氫氣火焰)
在常溫常壓下,氫的密度只有空氣的7%,一方面氫氣是比較難形成易爆炸的氣霧燃料,就算因為防控措施未到位引起爆炸,其具有較寬的爆炸領域,換言之單位體積單位面積的爆炸比較低,難以產生灰霾和濃煙;從另一方面來說雖然氫氣密度很小,在空氣中很難聚集高濃度的氫,擴散系數和浮力比較大,泄漏速度也快于其他氣體,從實際角度來講,氫罐在使用中發生泄漏屬于極低概率,就算發生了泄漏,泄露之后濃度可快速降低。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Swain博士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油汽車同時進行泄漏點火試驗,點火三秒后,高壓氫氣的火焰從汽車尾部垂直沖向上方,而燃油汽車從汽車下部開始著火;1分鐘之后,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火焰仍然是垂直噴射并且火焰小了很多,沒有對汽車造成傷害,而燃油汽車開始燃起熊熊大火將汽車燒的面無全非。
從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來看:
首先是儲氫瓶,很多人都了解到氫氣與金屬材料接觸會發生氫脆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溶于金屬中的高壓氫在局部濃度達到飽和后引起金屬塑性下降、誘發裂紋甚至開裂的現象,在鍍鋅件中的斷裂比例達到40%~50%,但是目前的儲氫罐是主要是基于碳纖維增強塑料材料,前者內膽為金屬,后者內膽為塑料,外部通過碳纖維增強塑料纏繞加工而成,所以現在選擇高壓儲氫瓶選擇鋁合金或合成材料來避免氫脆問題。
其次是氫系統的防護措施,萬一氫燃料電池的氫氣真的發生意外泄漏,車上的系統也裝了氫氣傳感器,會在1秒內檢測到泄漏,微量泄漏會有警報,大量泄漏會強制關閉供氫閥。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氫其實很安全,他所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從1997年開始做氫能,在實驗室的敏感部位都裝了氫敏感的傳感器,只要發生高濃度的氫氣泄漏,它就會報警,但是至今,他從來沒有叫過。
(圖 氫氣泄漏控制表)
氫燃料電池汽車通過氫系統控制器將各種監控信息傳遞給各種安全設施,及時斷開或關閉,使燃料電池汽車處于安全狀態。
(圖 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
從另一點看,儲氫罐罐體是十分堅固的,豐田曾做過一個汽車罐體強烈撞擊試驗,實驗結果顯示罐體就算遇到80kph的追尾碰撞罐體也不會發生變形。
(圖 豐田80kph實驗后的罐體對比)
以上幾個方面師從大家比較關注的幾方面來進行闡述,只要氫燃料電池汽車按照國家的生產標準一環扣一環地進行生產,那安全性相對來說應該是最高的。國際組織都在積極地推動氫能發展,因為這是對人們有利的事情,當然這也是一個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要在全社會和人的意識之中逐漸形成一個對氫的關注,讓公眾了解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很安全的而不是一顆移動炸彈。
資料參考:
《自動車火災試験や著火試験結果からみた水素の安全性について》——田村陽介
《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安全性分析》——氫車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