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光伏制氫、氫冶金被提上日程。氫能匯記者獲悉,《行動方案》通過部署電能替代、清潔取暖、綠色交通、綠氫應用、城鄉用能5個工程,促進經濟社會低碳轉型。
從具體情況看,《行動方案》提出:積極推進綠氫終端應用。發揮青海光伏發電成本低的優勢,推動光伏發電制氫產業化發展,打造規模化綠氫生產基地。積極探索氫氣在冶金化工領域的替代應用,有效降低冶金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
氫能基礎已經打好
由此可見,青海省將把制氫端和用氫端實現聯動發展。一方面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制綠氫,另一方面將綠氫應用于冶金、化工等領域實現對原有高碳排放的替換既可以解決當地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又可以減少高碳排放行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可謂一舉兩得。
青海省此次的《行動方案》落實氫能產業發展的內容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實際青海省為發展氫能已提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202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到“研究規劃氫能核能利用項目”,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雖未明確將氫能列入其中,但青海省豐富的清潔能源電力資源還是吸引了不少企業進駐發展氫能。
今年4月22日,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簽署4000兆瓦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涉及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電化學儲能、氫能等建設內容,總投資額214億元。
今年6月15日下午,青海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華電集團在西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綜合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方面開展合作,助力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大型企業集團紛紛與青海當地政府合作發展氫能,給當地后續氫能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氫氣儲運被列為重點
此外,青海省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還將氫氣儲運技術列為重點。《行動方案》提出:“開展氫氣制備與儲運技術研究,開展大容量多元儲能技術應用推廣。加強頁巖氣、地熱等新型清潔能源勘查開發技術攻關。”
把氫氣制備與儲運技術研究單獨提出,說明青海省已經充分認識到氫能制備和儲運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是青海省地處西部,用能需求不如東南沿海更旺盛,氫能需要構建外送通道,如果不能利用管線運輸氫氣,就需要加強氫氣儲運技術的研發速度,才能降低其運輸成本,也好使其更好地應用于全國各地。
我國目前高壓氣態儲運氫技術相對成熟,但在民用領域的液態氫技術幾乎一片空白,而液氫可以把氫能運輸及加注環節成本降低50%到70%,因此,青海省也將在氫氣儲運和制備領域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支持相應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