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惠州市政府印發《惠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規劃》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
“十四五”時期,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進入深刻調整階段,正在加速向高效、清潔、低碳、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轉型,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供應新增長極。隨著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以及國內外能源發展形勢日趨復雜,能源供應安全及能源產業發展受到巨大沖擊,能源供應、市場競爭和創新變革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多。同時,惠州市正在加快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地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必須統籌經濟穩定發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規劃》作為惠州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由惠州市能源和重點項目局組織編制,是指導我市“十四五”時期能源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
二、主要思路
《規劃》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統攬,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為出發點,統籌能源發展和能源安全,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圍繞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優化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推動能源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十四五”及中長期我市能源發展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三、發展目標
預計到2035年我市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新能源成為主導能源,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引領帶動作用凸顯,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和國際先進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質量全面提升。
按照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和《廣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要求,《規劃》錨定遠景目標,從五個方面設定惠州市2025年能源發展的主要目標:
一是能源供應更加安全可靠。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約500萬噸標準煤,本地電力裝機容量達2155.8萬千瓦,電力裝機總量躍居全省前列;LNG接收能力達400萬噸/年。
二是能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合理區間,單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火電供電煤耗和電網綜合網損率進一步降低。
三是能源結構更加清潔低碳。清潔能源逐步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天然氣消費持續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5.1%。非化石能源電力裝機比重提高至49%。
四是能源技術更加智慧創新。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和國際先進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級。
五是能源服務更加普遍均衡。人民生產生活用能便利程度和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城鄉供能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鄉村清潔能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供電質量差距明顯縮小。
四、重點任務
一方面,“十四五”是全力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窗口期,我市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面臨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市加快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的國內一流城市,都需要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能源需求也不可避免會持續增加。
著眼于我市能源供應體系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面向構建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和國際先進能源科技創新中心,按照統籌能源發展和安全、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要求,《規劃》提出了六項重點任務:
一是完善產供儲銷體系,增強能源安全供給保障。堅持安全為本,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油氣供應能力,完善油品輸送網絡,健全天然氣管網體系,建設綜合能源加注站,增強能源安全儲備能力。實施“農系能源”工程,補齊農村能源建設短板,積極推動城鄉居民獲得基本能源供應和服務。搭建能源監測預警系統,提升突發事件預警能效。強化能源經濟形勢分析研判,加強能源安全生產監管。加強應急演練,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二是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有序開發風電,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發電,合理開發水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探索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打造氫能制儲運產業集聚區,加快先進儲能產業發展,“十四五”期間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容量約106萬千瓦和367萬千瓦。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力爭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廠一期工程2臺機組于2025年底并網發電。穩妥有序擴大天然氣應用市場,“十四五”期間新增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534萬千瓦,到2025年全市天然氣消費量達59億立方米。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
三是優化電網結構形態,建立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堅持系統謀劃和示范先行,構建堅強電網支撐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穩步推進500千伏主干網架建設,完善區域220千伏電網結構,全面加強110千伏及以下城鄉配電網建設。積極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力支撐打造電力建設、接入、儲存、消納等為一體的智能化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提升能源電力系統響應調節能力,到2025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高負荷的5%左右。
四是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建設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堅持創新在能源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先進核能與核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多能互補等能源領域方向,加快建設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大力推進能源科技島建設,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技術研發,擴大能源領域產學研科技創新合作,打造自立自強的能源科技體系,逐步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清潔能源中心和國際先進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五是積極轉變用能方式,促進能源節約高效利用。堅持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并舉,以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2+1”產業集群。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實施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商貿流通和民用等重點行業領域節能工程。大力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加快建立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六是健全能源市場機制,提升能源現代化治理水平。充分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繼續深化落實電力、油氣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加大對碳減排項目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加強能源市場監管,推進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能源服務有效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