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重慶氫能汽車產業好消息不斷。
3月中旬,重慶市經信委宣布了今年第一座位于江北港城園區啟動建設的加氫站,這是自去年以來重慶開建的第六座加氫站。
不久前,位于九龍園區的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啟動了電力保障工程招標。位于兩江新區的明天氫能燃料電池一期項目入選《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
加氫站、氫燃料電池等是氫能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項目的啟動反映了重慶汽車產業向氫能等新能源轉型的發展戰略——通過夯實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來建立產業競爭力。
車企“搶灘”做強氫能產業鏈
早在兩年前,重慶就發布了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正式提出“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基地”。氫能汽車的發展已成為促進城市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隨著政策的推動和市場的“發酵”,重慶多家車企紛紛推出自主研發的氫能源車型,從產業鏈上“下功夫”。
早在2009年,長安就涉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近年來,長安汽車參與了許多國家氫能汽車項目的研究,其部分車型被選入工信部氫能汽車目錄。
自2019年以來,上汽紅巖與捷氫科技等氫能企業合作,致力于氫能重型卡車的開發。目前,上汽紅巖已推出“杰獅”等氫能重型卡車車型,并在內蒙古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萬輛氫能重型卡車生產基地。
慶鈴汽車與德國博世共同推動氫能汽車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并于2021年8月實現產品下線。同年9月,重慶慶鈴汽車公司率先在成渝兩地高速公路上駕駛氫能卡車進行實載測試。與同噸位燃油卡車相比,氫能汽車不僅每公里燃料成本便宜0.25元,而且動力充足、提速快、噪音低、駕駛舒適性高。
“目前,重慶氫能汽車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踩準步點,跟上了氫能產業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一批提前投放市場的氫能汽車,體現了‘重慶制造’氫能汽車的特點。”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
挖掘用好氫能供應鏈的優勢
重慶發展氫能汽車有什么優勢?答案是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
據了解,氫氣主要來自天然氣重整,重慶豐富的天然氣和頁巖氣儲備資源為氫能產業提供了資源基礎,位于長壽、涪陵、榮昌、潼南等地的許多化工企業副產氫氣非常豐富,年產量超過10萬噸。
同時,重慶作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擁有21家整車企業,整車產品譜系齊全。其中,上汽紅巖、慶鈴汽車、長安汽車三家汽車公司已上市多款氫能汽車,后續氫燃料電池整車亦在陸續研發推出。
在氫能汽車供應鏈的核心配套設施和平臺方面,重慶也有基礎——目前,重慶聚集了一批國內外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企業,如德國博世、國鴻氫能、明天氫能等,形成了較強的本地配套能力。此外,中國汽研、招商車研等國家汽車行業質量檢測機構在重慶初步形成了氫能汽車測試驗證公共服務體系。
在供應鏈關鍵環節——加氫站建設方面,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重慶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加氫站多達6個。
“為了充分利用氫能供應鏈的優勢,重慶氫能汽車產業將在供應鏈上形成一批氫能汽車應用場景。”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重慶將完善氫能制造、儲存、運輸、加氫等上游原料端,到電池、系統集成及關鍵零部件生產等中游制造端,再到氫能汽車運行的下游應用端,預計明年,從制氫、加氫、關鍵核心部件配套到整車制造的重慶氫能汽車產業集群將初見規模。屆時,全市將建設10座加氫站,推廣1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培育50多家氫能汽車產業鏈企業,實現年產值100多億元。
實施一攬子氫能開發措施
重慶市經信委表示,根據規劃,推動氫能汽車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化集聚,重慶將實施一攬子氫能發展措施——
在制氫環節,依托長壽和潼南豐富的副產氫資源,推動多家化工企業加強氫氣提純工藝研發,加快氫氣提純裝置,提高氫氣制備能力,為氫能汽車整車生產經營企業提供低價、穩定的氫源,并不斷降低生產成本。
在加氫環節,將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兩區兩線”布局,率先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成渝高速公路、渝萬高速公路沿線建設多座加氫站,通過布局多個高速公路加氫站,銜接成都已建成的加氫站,共建“成渝氫走廊”。
在擴大產業規模方面,將支持慶鈴汽車、上汽紅巖、長安汽車等汽車企業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研發,提高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支持博世動力、明天氫能、國鴻氫能等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關鍵配套項目建設,繼續完善本地化配套。
特別是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兩地將攜手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完善成渝氫能產業布局,推進川渝重點城市氫能高速公路建設,推動川渝形成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為加快氫能汽車試點示范,重慶將重點推廣公交、出租、市政環衛等公共領域的汽車。到2025年,全市公交、物流等領域的氫能汽車將達到1500輛。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