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龔正3月21日主持召開市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指出氫能產業的發展不僅是上海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搶抓綠色低碳新賽道、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選擇。始終堅持創新引領,努力貢獻上海的智慧。不斷完善規劃布局,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堅持“安全為先”,努力打破產業發展的政策瓶頸。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30個省、158個城市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了氫能的發展。57個城市出臺了地方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上海走在前列。在中國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中,只有上海城市群提出了相對明確的補貼扶持方案。上海積極布局氫能產業的措施還包括:
加快打造市級氫能特色園區,不斷完善產業鏈
近年來,嘉定加快市級特色園區“嘉定氫能港”建設,引進捷氫科技、長城汽車、豐田汽車、佛吉亞、堀場儀器、楚航科技等50多家氫能和汽車智能化產業項目,總投資100多億元,初步形成了集膜電極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生產、加氫站基礎設施等相對完整的氫能產業框架體系。
其中,捷氫科技是上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推出了第一個燃料電池電堆平臺——M4電堆平臺,實現了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膜電極的自研自制。近日,上汽集團宣布,擬將捷氫科技改為股份有限公司,拆分出來赴科創板上市。
另一個科技園區臨港新片區已集聚了康明斯、上海卓微氫、氫晨科技、上海治臻、唐鋒能源、上海擎動等氫能上下游企業,中石油、上海交大、臨港集團、申能集團、臨港城投、中車交通等已在該區注冊了一批氫能產業鏈企業,業務范圍涉及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等各個環節。
氫能項目漸次落地,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上海將于8月開工建設全市規模最大的氫能供應基地,由申能集團旗下的申能能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液空中國)、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化工投資)共同建設。項目一期計劃投資1.8億元,二期計劃建設液氫生產和充裝裝置。建成后,年產氫氣能力將超過8400噸,成為上海最大的氫源保障基地。
此外,2021年12月31日,臨港新片區首座油氫合建站平霄路站正式投入運營。去年10月,6輛氫能公交搭載氫晨科技H2系列燃料電池電堆,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正式投入運營;今年2月28日,上海臨港公交與臨港捷運舉行線路轉讓交接儀式,轉讓16輛氫能公交及臨港新片區相關線路經營權。
在政策的不斷推動下,上海乃至全國氫能產業鏈有望進一步完善,關鍵領域的增長空間有望不斷擴寬。
目前,化石燃料仍是制氫的主要方向,燃料電池是重點應用方向。在“雙碳”的背景下,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鏈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2026年至2035年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根據天風證券發展規劃預計,2020-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增長空間將達到十年百倍。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