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目標是本次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3月10日獲悉,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將四川作為氫能產業綜合發展試點示范區,在氫氣制備、儲運、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綜合示范。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四川具有氫能產業優勢和核心技術
“國家多部門近日出臺政策,明確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方式,對氫能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全國政協委員、東方電氣董事長鄒磊看來,國家政策的利好也讓他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在《關于將四川作為氫能產業綜合發展試點示范區的提案》中,明確提出了四川在氫能產業方面的優勢:四川可再生資源豐富。以2018年為例,水電、風電、光伏約占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11.6%,具有發展氫能產業的資源優勢。同時,四川可再生能源波峰波谷差異較大。每年都有大量的棄水、棄風、棄光。是中國最適合用可再生資源電解水制氫的地區之一。
“利用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資源電解水制氫,可以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鄒磊介紹,東方電氣是我國氫能發展較早的企業之一,以氫能為戰略轉型的關鍵方向。四川掌握了氫燃料電池、氫源制備、加氫儲氫裝備等核心技術,聚集了100多家氫能產業鏈企業和科研機構,涵蓋了氫氣制備、儲運、加注、檢測、燃料電池、整車制造、加氫站建設等主要環節。
與此同時,四川的氫能利用已經初具規模。成都客車、南充吉利等多款氫燃料客車進入國家目錄公告,成都大運、新筑通工等也在加快氫燃料客車和氫燃料物流車輛的研發。
前端科研創新與后端應用兩手抓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
“支持四川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制氫加氫一體化綜合能源站試點,探索電解水制氫站運營商業模式。”王建明認為,只有同時處理前端科研創新和后端銷售應用,四川氫能產業才能進一步加快。
針對四川氫能源產業遇到的問題,這份聯名提案提出充分發揮四川強大的科研優勢,依托東方電氣等優勢企業,在四川建立國家氫能技術創新中心和氫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探索建立四川氫電融合的新型綜合能源體系,支持四川因地制宜開展風電、光伏跨時段儲存和水電跨季節儲存,試點氫能和油氣管網、熱網互聯互通,促進冷、熱、電、氣、氫等多種能源形態的協調轉化和綜合利用;支持四川建設氫能特色示范區,將四川列入“十城千輛”等相關專項計劃,在產業支持政策、財政補貼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等。
“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應該跟上。”王建明表示,支持四川優勢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領域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建議國家盡快建立氫能項目建設審批、安全應急響應機制和安全法規。
加快“天然氣摻混氫氣”的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仰協提供了一條現實路徑:“將風、光、水能豐富地區的電能用于就地綠色制氫,利用現有天然氣管網輸送到用戶終端、加氣站、儲氣庫等,可解決應用規模小、成本高的難題。”
“天然氣管道摻混氫氣的標準仍然是空白。”仰協表示,雖然法律法規明確將氫能定位為“新能源”,支持輸氣管道摻氫輸送等,但沒有進一步的配套支持政策,導致有關部門仍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將氫氣作為危險化學品對待,導致制氫、輸氫、用氫項目難以獲得政府審批。
對此,仰協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加快研究制定天然氣管道摻混氫氣相關標準和指導文件。通過出臺相關配套支持鼓勵政策,降低審批難度,促進氫能在工業、建筑和交通領域的全面發展。鼓勵試點推廣天然氣管道摻氫示范,明確用于摻氫輸送制氫站,不受“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進入化工園區”的限制,明確天然氣管道摻氫仍按天然氣管道進行管理,可參照車用天然氣加氣站的管理模式對車用制氫加氫一體站進行管理。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