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真香,但落地難度不小
作者:官方
來源:驅動中國網絡傳媒
所屬欄目: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2022-05-06 10:45
[ 導讀 ]現在是電動汽車的時代,但未來應該是氫能甚至核聚變的時代。然而,現階段如何利用氫能仍存在諸多爭議。最大的問題來自成本。氫氣...
現在是電動汽車的時代,但未來應該是氫能甚至核聚變的時代。然而,現階段如何利用氫能仍存在諸多爭議。最大的問題來自成本。氫氣的制造和運輸是整個行業都在頭疼的問題。
目前,電動汽車的電源主要是火電。風電、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不能完全取代現有的能源結構,對節能減排和能源安全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氫能同樣也需要發展。
氫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元素,但要把氫元素變成氫氣并不容易。原因之一是氫燃料汽車需要大量的鉑(約50克)作為其燃料電池的催化劑。一般來說,普通汽車只需要5克鉑。此外,這種材料既稀有又昂貴,南非每年只能開采100噸。
據外媒報道,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了突破,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催化劑,可以幫助生產更便宜、更具可持續的氫動力汽車。
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研發人員開發了一種不需要大量鉑的催化劑。這種新型催化劑可以使每克鉑產生更大的效果,大大改善燃料電池,使氫燃料電池的生產更加可持續。
由于只有催化劑的表面具有活性,所以需要盡可能多的鉑原子來覆蓋它的表面,而且催化劑必須是耐用的。因此,為了使催化劑盡可能大,現有的催化劑是基于碳涂層的鉑納米顆粒。不幸的是,碳會使催化劑不穩定。然而,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催化劑不含碳,使用表面積大、耐用的納米線網絡,而不是采用納米顆粒。
在當前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背景下,這種改善氫燃料生產的模式非常有吸引力。毫無疑問,汽車產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無論是在生產階段還是后期使用階段,汽車都是大型排放戶。從長遠來看,氫燃料電池可以將減排和便利性結合起來。如果上述技術能夠大規模生產,無疑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大利好。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