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的十年里,氫儲能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未來將成為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市場。”國際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最近發布的《氫儲能市場研究報告》(Hydrogen Energy Storage Market Research Report)指出,2020年全球氫儲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39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46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5.77%。到2025年,超過184億美元。
目前,全球氫能熱持續升溫,市場對氫能的未來發展及其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最近舉行的歐洲氫能周(11月29日至12月3日)期間,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聯合組織(FCH JU)執行董事Bart Biebuck表示,到目前為止,全球氫能產業已經成功地展示了氫能給世界綠色轉型帶來什么,“我們應該為此感到自豪,我們可以說服決策者認識到氫能的潛力,以及氫能將如何幫助創造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
“歐洲在開發突破性技術以釋放氫能潛力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我們在開發更高的性能和高容量電解槽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Bart Biebuck表示,今年夏天,由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聯合組織資助的德國科隆REFHYNE項目投入運營,成為歐洲最大的質子膜交換電解(PEM)制氫項目,其峰值容量為10MW,每年可生產約1300噸氫氣。REFHYNE項目將在威瑟林殼牌萊茵煉油廠使用可再生電生產綠氫。
Bart Biebuck認為,目前,歐洲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已經證明燃料電池技術可以大規模普及。隨著氫動力公交車和出租車在各大城市的投入使用,歐洲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的部署和技術改進不斷推進。他強調,“特別是在燃料電池公交車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更多的歐盟制造商正在推出燃料電池公交產品,歐洲對氫能交通的興趣正在增加。事實證明,擴大規模對成本有重要影響。”
Bart Biebuck表示,歐洲已經開發了第一個氫谷,以實現部門整合/部門耦合。“自2014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推廣氫能區域的概念。目前,這一概念已演變為氫谷的概念。”他介紹說,氫谷結合了整個供應鏈,從氫的生產到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實現了部門耦合和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集成。今天,‘氫谷’的概念有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成為工業和能源產業擴大氫能部署、在整個歐洲建立相互關聯的氫生態系統的主要優先事項之一。
“要釋放氫能的全部潛力,還需要提高氫能價值鏈的競爭力,推動氫能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的公司加快進入市場。這是‘歐洲清潔氫合作伙伴關系(Clean Hydrogen Partnership)’的目標之一。”Bart Biebuck強調,“2020年,歐洲電解槽年產能不足1GW。要實現40GW的發展目標,需要快速擴大生產投資。”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