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COP26大會召開前夕,聯合國氣候行動高級倡導者發布的《與氣候目標一致的氫能部署指導原則》指出,氫能是推動全球經濟去碳的關鍵途徑。
盡管氫能在支持深度脫碳目標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著許多挑戰,比如制造氫氣時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而且氫氣的成本依然很高。在挑戰面前,我們有足夠的應對策略嗎?
“氫風”徐來,蓄勢待發
就碳中和而言,氫能是世界許多國家實現碳減排目標的重要方案,也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拼圖。氫氣儲存是一種長期、大規模、跨地區儲存方式,它正逐步挖掘氫儲能平衡電網的潛力,可以更大程度地激發可再生能源的潛力,確保能源系統的效率,以及在陸地、海上和空中進行工業和運輸系統的碳中和。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30年,中國氫能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萬噸,其中“綠氫”所占比例將從2019年的1%增加到10%,市場規模將增長近30倍。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預測,從現在到2050年,在能源轉型前景和加速能源轉型(AET)方案下,全球氫氣需求將增加2-6倍。截至2050年,低碳氫的需求量將達到5.3億噸,其中將近1.5億噸是用于海上交易的。
大范圍的需求刺激了供給方快速布局增長態勢,氫能產業發展窗口期已到來。今后,氫能將在全球能源戰略布局中發揮重要作用,取代汽油、柴油等燃料,實現無污染、可持續的能源供應,推動全球經濟去碳。
綠色電力+綠色氫氣,勢在必行
根據隆基氫能產品高級營銷經理鄔一帆的說法,目前全球氫氣生產中,絕大多數是“灰氫”和“藍氫”,98%的全球氫氣是“灰氫”,綠氫和藍氫各占1%。也就是說,只有實施氫能“脫碳”,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氫能的碳排放。
可喜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度電成本正大幅下降,20年前光伏發電只有5元/度,而今天,中國許多地區光伏發電成本降至“一毛錢一度”,實現平價上網。這些都為氫能的“脫碳”提供了重要支持,并為“綠氫”的大規模制備提供了經濟基礎。
隆基認為,開發氫能的最佳途徑是利用光伏發電間歇制氫,同時與大規模氫氣儲存相結合。“綠色電力+綠色氫氣”,一方面解決了可再生能源存在的間歇性、波動性等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它可以大大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減少碳排放,實現氫能“脫碳”。
氫能源的地位在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綠色電力+綠色氫氣”正在乘勢發展,為全球脫碳行動提供一條可行的路徑和計劃。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