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政策
2019年3月——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推動加氫等設施建設。
2019年底——《能源統計報表制度》首次將氫氣納入2020年能源統計,15部門印發《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氫能產業創新,集聚發展,完善氫能制備、儲運、加注等設施和服務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司法部:《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將于2021年完成研究制定氫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發展的標準規范和支持政策。
2020年4月——國家能源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氫能接列為能源范疇。
2020年6月——國家能源局:《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制定實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組織開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積極推動應用示范。
2020年12月——國務院:《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2020年12月——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能源領域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儲能、氫能等新興領域,率先推進新型標準體系建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2021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
我國加氫站發展現狀:據統計,截止2020年12月底,運營建成加氫站共81座,基本配套示范車輛應用;加氫站建設目前主要分布于華北、華中、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廣東以19座領先,上海10座位居第二,其余城市均未超過10座。
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針對產業發展現狀,五部門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范應用給予獎勵,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示范期暫定為四年。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獎勵資金由地方和企業統籌用于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人才引進及團隊建設,以及新車型、新技術的示范應用等,不得用于支持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生產投資項目和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以獎代補”政策支持FCV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
示范期間,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等領域取得突破并實現產業化,車輛推廣規模應超過1000輛。
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不小于50kw,且與驅動電機的額定功率比值不低于50%。
燃料電池汽車所采用的燃料電池啟動溫度不高于-30℃。
燃料電池乘用車所采用的燃料電池堆額定功率密度不低于3.0KW/L,系統額定功率密度不低于400W/Kg;燃料電池商用車所采用的燃料電池堆額定功率密度不低于2.5KW/L,系統額定功率密度不低于300W/kg。
燃料電池汽車純氫續航里程不低于300公里。對最大設計總質量31噸(含)以上的貨運車輛,以及礦山、機場等場內運輸車輛,經認定后可放寬至不低于200公里。
燃料電池乘用車生產企業應提供不低于8年或12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下同)的質保,商用車生產企業應提供不低于5年或20萬公里的質保。
平均單車累計用氫運行里程超過3萬公里。
鼓勵探索70MPa等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
FCV氫氣泄漏量化測評技術
密閉空間氫安全分為密閉空間內的氫氣泄漏和密閉空間內的氫氣排放
密閉空間內的氫氣泄漏:無機械通風,模擬車輛在私人車庫中長期停放的狀態,通風量小于0.03ACH。
密閉空間內的氫氣排放:有機械通風,模擬車輛在地下車庫中怠速、啟停等運行的情況,通風量不大于6ACH。
針對行業痛點,建立包涵“多種模擬場景、多項測試工況、多個評價指標”的FCV密閉空間氫安全測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