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缺氫,山東卻是有氫無車”,鮮有城市能做到產業高度聚集、應用推廣上規模、氫氣供應低成本,隨著發展持續升溫,產業鏈協同問題日趨嚴重,技術、法律法規、標準、成本等氫能供應體系短板逐漸暴露。
記者通過實地探訪發現,作為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加氫站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佛山正面臨著嚴重的氫能短缺問題,也困住了這座城市很多氫燃料電池汽車。
“佛山缺氫,山東卻是有氫無車。”一位山東氫能設備企業員工告訴記者,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山東很愿意與佛山結盟,用足量氫氣換取佛山的氫能發展經驗。
(文丨本報記者 韓逸飛)
“全國人民都知道佛山缺氫”
佛山市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佛山全市已開通29條氫能公交線路,購置上牌氫能公交車1000輛,投運氫能物流車448輛,氫能客車3輛,建成加氫站25座,其中已投入運營16座,氫能示范應用走在全國前列。
據統計,佛山氫燃料電池汽車總量大概在1500輛左右,但是真正跑起來的不到1/3。“主要還是缺氫,佛山每日氫需求量在16-18噸,但是現在只能供應5噸。”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訴記者。
為什么佛山會缺氫?梧桐樹資本合伙人賀悅認為,現階段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所致。2020年,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巨正源”)因防疫需要,延長了“12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高性能聚丙烯項目”項目一期工程的驗收期限,2021年2月才投產,不過隨著一期項目的投產以及二期工程的開工,佛山缺氫問題有望得到緩解。最新數據顯示,南海區乃至佛山市只有華特氣體可以生產氫氣,氫氣產能僅為1噸/天左右,且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其余加氫站的氫氣是從廣州、江門、東莞、珠海等周邊地區外購。雖然現階段向佛山供氫的廠商不止巨正源一個,但其他廠商的供氫量都偏小,導致出現了明顯的“氫荒”。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副院長王子緣表示,“當前,佛山市正大力推動規模化集中制氫、制氫加氫一體化、液氫儲氫加氫站,以及氫能儲運關鍵核心技術與裝備科研示范及產業化等項目,以構建穩定、可持續的氫能供應體系。此外,佛山市正積極探索氫能供應環節的體制機制創新示范,持續完善加氫站審批管理流程,不斷健全風險管控機制,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適合國情的氫能供應發展先進經驗與做法。”
“別的地方也存在問題”
各地產業發展意愿強,“氫都”、“氫谷”、“氫能小鎮”遍地開花,但也同時面臨著用氫地區不產氫、氫氣儲運成本居高不下、供需錯位的窘境。
“網上熱傳的佛山缺氫話題,主要還是氫氣價格太高了。”在王子緣看來,把佛山換成其他城市,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放眼全國,沒有幾個地方能同時做到產業高度聚集、應用推廣上規模、氫氣供應低成本。”
賀悅告訴記者,現在主要的制氫方式有三種。“上海、武漢、山東等重工業城市發展的工業副產氫相對比較成熟,內蒙古、山西一般以煤炭或天然氣為原料發展化石能源制氫,還有大力發展的電解水制氫。但只有光伏、風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才能做到真正的環保,目前成渝地區的水電和西北地區的光伏成本更具有競爭優勢。”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2月,山東省已建成投入使用加氫站11座,日供氫能力達到6700千克,可滿足50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行使用,但截至到2020年12月末,山東省氫燃料電池汽車僅269輛。“我們有氫,但是都浪費了,加氫車的需求量還遠沒有達到制氫量。”一位來自山東的新能源企業家說。
頭豹研究院分析師游浩坤指出,儲運氫氣相關先進技術仍需突破,現階段氫能一般以周邊地區制備和就近消納為主,工業復產氫為主要制備方式之一,這導致工業發達地區制氫占據一定發展優勢的同時,也面臨著氫燃料電池車需求不足的尷尬境地,導致氫能無法全額消納。預計中國氫能產業進入提速發展階段后,上游氫能供應將得到顯著改善,可持續為下游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保障。
“氫能供應體系短板逐步顯現”
王子緣告訴記者,盡管國家對氫能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但在過去,行業普遍認為“發展氫能”就是“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氫能風口之下紛紛搶先布局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及上下游基礎材料及核心部件,對氫能供應體系的構建不太關注。“隨著氫能產業發展逐步火熱,產業鏈協同問題愈趨嚴重,技術、法律法規、標準、成本等氫能供應體系短板逐步顯現。目前,我國氫能供應體系建設滯后于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游浩坤表示,我國氫能發展主要的“卡脖子”難題是“儲運”,下游應用端(氫能源汽車)發展與基礎配套設施(制氫加氫運氫)發展進度完全不匹配。
賀悅持有相同觀點,現階段我國氫能供應體系發展緩慢,主要卡在了“儲運環節”。氫氣主要以高壓氣態、低溫液態等形式進行存儲和運輸,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壓氣態儲氫存在泄漏爆炸隱患和運輸效率不高等問題,低溫液態儲運對存儲容器的絕熱性要求較高,且液態氫會“吸收”金屬容器生成氫化物,降低氫氣的純度,不利于直接利用。
王子緣認為,“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制度和法規也已逐步成為制約我國氫能供應體系發展的關鍵因素。當前車用制氫項目受入化工園區限制,氫氣的危化品屬性制約著分布式制氫加氫一體化實現規模化發展。在儲運方面,30MPa以及上高壓運輸在法律法規、標準等方面有所缺失,液氫和純氫管道相關標準仍需進一步完善,亟需從政策、法律法規、技術、示范應用、標準等多方面構建完善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氫能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