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農業大學沈文飚課題組揭示內源氫氣增強植物耐鹽性的新機制
作者:官方
來源:互聯網
所屬欄目:專家觀點
發布時間:2021-01-10 22:51
[ 導讀 ]氫氣 (Hydrogen gas, H2) 參與多種疾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其分子機制涉及抗炎癥、抗氧化、抗凋亡等。多項研究報道,動植物與...
來源 | 南京農業大學
編輯 | 奕梵
氫氣 (Hydrogen gas, H2) 參與多種疾病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其分子機制涉及抗炎癥、抗氧化、抗凋亡等。多項研究報道,動植物與微生物普遍存在H2的代謝,外源H2廣泛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調控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然而,植物內源H2的生物學功能及相關的分子機制鮮有報道。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沈文飚教授課題組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hydrogen-induced salinity tolerance requires melatonin signall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揭示了內源氫氣增強植物耐鹽性的新機制。
該研究基于已構建的高效產氫轉基因擬南芥株系 (CrHYD1) 和褪黑素 (Melatonin,MT) 合成酶的突變體,以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藥理學等手段探索內源H2在植物響應鹽脅迫過程中發揮的生物學效應及相關的分子機制。結果表明,內源H2可以增強CrHYD1轉基因擬南芥耐鹽性。內源H2通過誘導MT合成基因(AtSNAT)表達促進擬南芥內源MT積累。進一步研究發現,MT通過介導的離子穩態和氧化還原平衡,從而參與H2增強擬南芥的耐鹽性。
該研究結果擴展了對植物內源H2生物學功能的認識,并提出MT可能是H2的下游信號,同時也為氫農業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南京農業大學已畢業的蘇久廠博士為第一作者,沈文飚教授為通訊作者。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