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麥肯錫發布報告稱,受益于政策激勵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完善,歐洲的氫能項目數量及投資規模都將迎來較大提升。業內普遍認為,現階段,歐洲各國正競相擴大氫能的發展規模,以實現氣候目標,盡管挑戰仍存,但氫能已被歐洲各國視為能源轉型的關鍵,其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多國制定氫能規劃
麥肯錫的報告稱,在全球已宣布的228個氫能項目中,有126個位于歐洲,其中大多數將于未來10年內推出。該報告認為,如果所有計劃中的項目都能最終落實,那么未來10年全球氫能投資將超過3000億美元,約占能源領域總投資的1.4%,其中歐洲約占45%。
據了解,一直以來,氫能始終是歐盟未來降低碳排放的主要發力領域之一。根據歐盟最新發布的碳減排目標,到2030年,歐盟的碳減排量將在1990年的基礎上降低55%以上,并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德國《經濟周刊》報道稱,歐盟將在未來25年投入4700億歐元用于發展氫能等清潔能源,以便抓住氫能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實現氣候目標。
去年7月,歐盟委員會推出歐盟氫能戰略,將“綠氫”作為歐盟未來發展的重點。作為氫能戰略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還聯合相關企業、民間機構、投資銀行等共同成立了“清潔氫能聯盟”,旨在為氫能提供投資、推動技術合作。
歐洲各國也紛紛行動,2020年6月,德國推出國家氫能戰略,確認“綠氫”的優先地位,提出至少投入90億歐元發展氫能。去年9月,法國發布“國家氫計劃”,擬在10年內向氫能研發和相關工業投入72億歐元。隨后,西班牙也發布了國家氫能路線圖,宣布將在2030年建成4吉瓦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
截至目前,歐洲多國已紛紛制定并實施“氫能規劃”,歐盟發展氫能的隊伍仍在不斷擴大。彭博新能源財經能源轉型政策分析師Emma Champion表示,如果歐盟各國都能夠完成各自的規劃,歐洲將實現其在氫能領域的發展目標。
全方位擴大產業規模
國際氫能委員會執行主任Daryl Wilson表示,歐洲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應歸功于對供應鏈和氫燃料車等項目的早期投資,以及氣候變化政策的有效實施。
事實上,面對能源轉型及氣候目標壓力,歐洲的相關能源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希望成為氫能源供應商。德國工業巨頭蒂森克虜伯集團提出計劃,擴大“綠氫”生產規模。英國儲能和清潔燃料公司ITM Power也表示,將與丹麥風電巨頭沃旭能源合作生產“綠氫”。此外,德國西門子能源近日也宣布,將繼續淘汰化石能源等核心業務,大力發展“綠氫”等脫碳業務。
在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歐洲部分國家也已制定了明確的加氫站建設目標。根據德國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的最新統計,截至今年2月,歐洲已擁有商業化運營加氫站200座。其中,德國已建成約100座,并計劃到2023年,共建成400座加氫站。法國則在其《面向能源變革的氫能發展計劃》中提出,到2028年力爭建成400到1000座加氫站。
除了加氫站,解決氫儲運問題的輸氫管道也在陸續規劃建設。去年7月,歐洲11家天然氣公司聯合發布氫能基礎設施主干網絡研究,旨在解決歐洲在氫能產業發展中的氫源及氫儲運難題。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Margrethe Vestager表示,研發氫能相關技術、開發必要的基礎設施,將幫助歐盟更好地完成“2050年前氣候中和”的目標?!皼]有哪個國家、企業能夠單獨完成這個目標,必須要跨國的合作、大規模的公共和私人投資才可以實現?!盫estager補充稱。
保留“藍氫”引批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氫能戰略中,利用化石能源制造并同時配以碳捕獲技術的“藍氫”在中短期內仍有發展空間。 業界普遍認為,由于歐盟范圍內暫無大型設施可以儲存被捕獲的二氧化碳,因此,歐盟氫能戰略中保留“藍氫”發展空間的做法“令人擔憂”。
歐洲太陽能發電公司政策總監Aurélie Beauvais表示:“歐盟氫能戰略的推出是整個歐盟向綠色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只有通過可再生能源生產出的氫才是幫助整個歐洲實現脫碳目標的最有效的方式?!?/p>
獨立氣候變化智庫E3G的高級政策顧問Lisa Fischer也指出:“歐盟提出氫能戰略能夠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提供機會。然而,保留‘藍氫’發展空間將為利用化石燃料制氫敞開大門,這不利于徹底消除化石能源帶來的不良影響?!?/p>
除此之外,“綠氫”高昂的生產成本也亟待解決。根據歐盟委員會的估算,目前“綠氫”的生產成本約為每公斤3-5.5歐元,遠高于“灰氫”的每公斤1.5歐元。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經濟學者克拉維特爾表示,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不能通過技術改進,降低“綠氫”的生產成本,而必須依靠長期投資扶持,歐洲氫能經濟的發展將遇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