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于2020年10月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潛力百強城市”榜單,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國主要城市(不含縣級市)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前六名唯一上榜的西部城市。
相較于燃料電池車研發與示范最早的東部區域,如上海、江蘇,以及燃料電池車大規模示范和加氫網絡規劃較為成熟的南部區域,如廣東佛山、云浮,西部地區在氫氣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尚有不足,發展氫能產業優勢相對薄弱。
但憑借水電制氫成本優勢和燃料電池電堆等核心技術研發,四川省氫能發展“脫穎而出”,成為了西部地區“領頭羊”。其不僅建成了我國西部地區首個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線路、首個加氫站,還上線了我國首批高原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截至目前,氫能應用規模居西部首位,成為國內氫能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為我國打造出具有水電特色的“綠氫樣板”。
氫能產業全國領先、西部“領跑”
為推動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科學有序發展,2020年9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了氫能示范城市群申報工作。
記者了解到,全國近20個城市群提交了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申報材料,但符合要求的城市僅有6個,其中,以四川省成都市牽頭的成渝城市群是符合要求的西部城市群。
據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汽車產業處處長文彬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四川省已累計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220輛,其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20輛、物流100輛,推廣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已安全運行超600萬公里,單車最高運行里程超13萬公里,加氫總量超20萬公斤,其氫能應用規模居西部地區首位,氫耗指標國內領先。
在氫能發展核心技術方面,四川省亦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劉少敏介紹,截至目前,四川省已聚焦100余家企業和科研院所,形成了覆蓋氫氣制備、儲蓄等氫能產業發展各環節完整產業鏈,建成了西部第一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具備了年產1000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批量化生產能力,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100千瓦分布式氫燃料電池熱電聯動系統等一系列氫能發展關鍵設備,氫燃料電池車研發水平屬全國前列。
水電制氫優勢凸顯
“近年來,四川省氫能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四川氫氣資源占優。”劉少敏指出,四川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是全國最大的水電開發基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四川省水電裝機容量為784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
通過發展水電制氫,將富余電力儲存起來“變廢為氫”,一方面有助于緩解棄水難題,實現規模化消納;另一方面,將帶動氫能及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打造出具有水電特色的氫能產業經濟。
“較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氫,如風電制氫、光電制氫等,水電制氫的成本優勢十分明顯。”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氫能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定海介紹,如按每度電0.3元計算,水電制氫的直接成本僅為1.5元/立方米,而若按照目前光電、風電制氫綜合成本將遠高于水電制氫。
“與此同時,四川省水電還具有明顯的豐、平、枯的特性,在豐水期(6—10月),利用低谷棄水電量,電價則會更低。”張定海說。
氫氣來源優、制氫成本低讓四川省氫能產業在西部地區占盡上風。在此基礎上,四川省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支持省內企業利用水電制氫。其中包括,明確電解氫執行單一制輸配電價0.105元/千瓦時,到戶電價為0.3元/千瓦時左右,鼓勵用戶電價按照全年綜合電價不高于0.22元/千瓦時執行。
“通過進一步調整電價,從而鼓勵水電制氫產業的發展,這為四川省發展水電制氫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張定海指出。
仍需加強區域協同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四川省氫能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于去年10月發布了《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下稱《規劃》),提出了未來五年四川氫能發展的目標任務。
根據《規劃》,到2025年,四川氫能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核心技術實現階段性突破。車載電堆壽命、電堆體積功率密度、系統經濟性、低溫啟動等燃料電堆各項指標都將顯著提升;在示范應用方面,到2025年,四川燃料電池汽車(含重卡、中輕型物流車、客車)應用規模將達6000輛,氫能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60座;氫能示范領域進一步拓展,實現熱電聯供(含氫能發電和分布式能源)、軌道交通、無人機等領域示范應用,建設氫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備用電源項目5座,氫儲能電站2座。
根據規劃,下一步,四川省發展氫能產業將充分利用雅安、涼山、阿壩的旅游和礦產資源,開展燃料電池景區車輛、燃料電池房車、燃料電池礦用車等示范應用;依托四川富余水電資源開展電解水制氫,打造攀枝花-涼山-雅安-成都、樂山-眉山-成都、阿壩-綿陽-德陽-成都三條綠色氫路,并沿線布局氫能基礎設施和電解水制氫設備生產制造。
以成都市氫能發展規劃為例,文彬表示, 根據《成都市新能源汽車推廣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與《2020年成都市氫能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工作要點》,下一步,成都市將繼續以區域集中示范用的思路,加快推動成都市郫都區、龍泉區今年實施150輛的示范試點,積極拓展應用場景,覆蓋客車、物流車、環衛車、重卡貨車,逐步拓展到無人機、分布式發電、氫儲能示范應用等,打造氫能示范城市。
但即便如此,當前,四川省氫能發展仍面臨氫氣供應不足、氫能儲運成本偏高等產業瓶頸。
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徐傳峰對此建議,下一步,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應加強區域協同,建立氫氣產、儲、運、加、用全體系監管機制,多方位保障氫能并有效降低氫源成本;進一步深化推進國內市場供需協同和產業鏈協同,促進全產業鏈成本降低;探索區域聯制加一體運營模式,降低氫能儲運成本,探索建設氫、油、電一體綜合加氫站,鼓勵現有加油站擴改建加氫站,降低經營成本。
“下一步,四川省應進一步構建氫燃料電池四川應用推廣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信息化建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強化生產要素協同支撐;積極拓展四川省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產品的推廣,助力解決棄水電量過高、光伏產能過剩等難題。”文彬同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