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龍基與中國化工華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10萬千瓦電解水制氫設備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采購合同,引起業界關注。電解水制氫是生產綠色氫的重要方法。直流電接在充滿電解液的電解槽上,水分子在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整個過程可以實現零排放。
電解水制氫的規模迅速擴大。根據中國氫能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氫氣產量同比增長了25%,新能源制氫比例增加了30%。氫在其最新的市場前景,彭博新能源財經電解槽市場預測,今年將增加一倍,四倍到2022年超過1.8千瓦,多虧了中國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在今年上半年制氫,和預計中國將占全球裝機容量的60 - 63。
擴大市場需求
“目前,電解槽市場非常火爆,處于需求狀態。”一家國內電解槽供應商告訴記者。供應商認為,氫氣產業頻繁的優惠政策,使產業鏈中重要的制氫端成為投資熱點,碳峰和碳中和的提出,使綠色氫氣成為降低碳和脫碳的重要途徑。
“到2020年,綠色氫已成為許多國家首選的未來綠色燃料。許多國家已經宣布對氫工業進行大量投資,正在開發的綠色氫項目超過1500億美元和7000萬千瓦。作為一種重要的制氫方法,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是大規模生產綠色氫的唯一方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一名制氫設備技術專家告訴記者。
事實上,除了氫燃料電池等氫運輸外,氫還可以作為化工生產中的化學原料或作為氫冶金中的還原劑。隨著碳峰和碳中和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大型能源企業開始關注氫,大規模布局制氫產業鏈,并主動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取代煤化工制氫,天然氣裂解制氫和其他傳統制氫方法,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海鵬,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718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同時,對氫產業的優惠政策不斷出臺,行業發展勢頭火爆。甚至在企業中也出現了“氫就是火”的現象。“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成本越來越低,氫氣生產的經濟性開始顯現,”李彥宏說。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制氫端受到更多關注,氫氣需求飆升,電解槽等制氫設備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成本下降
根據《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占到中國能源體系的10%左右,而且是可再生能源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有效的氫氣供應主體,吸引眾多企業大規模布局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生產線。
“中國具有發展綠色氫的良好資源稟賦。隨著碳排放成本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進步和推廣,其發電成本的競爭力越來越強。同時,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強,為發展綠色氫提供了獨特優勢。”專家說。
4月,傳統石化能源公司寶豐能源宣布,為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公司將利用太陽能發電產生的綠色氫進行化工生產,以實現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減少煤炭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并大規模布置電解水制氫裝置。光伏巨頭龍基也宣布進入制氫產業,大力發展光伏制氫。
萬聯證券指出,制氫成本的關鍵是能源消耗,水電制氫的總成本約80%為電力成本。對此,專家表示,水電解氫包括設備制造成本和用電成本,在運行過程中前期成本主要是水電解氫生產設備制造成本,隨著電解槽關鍵技術的成熟,能耗和設備價格將會下降,可直接提高水電解制氫的成本。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擴大,到2030年電解池設備的成本將降低60 ~ 80%,氫氣生產系統的電力消耗和運行、維護費用也將降低。”上述專家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降低,電解水制氫的成本將在5-10年內降低到20元/kg以下,是經濟的。在目前試點碳配額市場交易價格為40元/噸的基礎上,煤炭生產氫碳配額成本每立方米將增加0.1元。因此,當碳配額交易價格達到200元/噸時,綠色氫的成本與灰色氫的成本相等。
儲存和運輸仍然是一個挑戰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中心和負荷中心是反向分布的,而且中國缺乏低成本高密度儲存和運輸技術,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氫氣的豐富潛力。”上述專家承認,氫儲存和運輸高度依賴于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這是產業發展的難點。我國主要采用高壓氣態儲氫。與低溫液態氫儲存相比,高壓氣態氫儲存在長途運輸方面沒有優勢。因此,大力發展氫氣輸送管道等液氫技術和設備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的數據,2019年我國陸上風電每千瓦時成本約為0.315-0.565元,未來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預計2025年電力成本為0.245-0.512元。在此基礎上,專家補充說,本地制氫也是解決長途運輸的重要途徑,而長途運輸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生產氫氣是一條很有前途的技術道路,同時避免氫氣的長途運輸。
“在一個火熱的市場,冷靜的思維是必不可少的。”李海鵬提醒,對于制氫端來說,電解槽作為一種化工設備,工作條件復雜,涉及電化學、機械、化工等專業領域,所以我們不僅可以依靠需求增長,還應該繼續深入培育技術,實現電解槽設備的規模化技術進步。
目前,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氫氣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氫氣生產的快速增長,為設備企業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根據制氫的清潔度,氫氣可分為氫氣灰、氫氣藍、氫氣綠,氫氣綠理論上是未來真正的清潔能源,氫氣在制氫環節,電和電解設備是導致目前綠色制氫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兩者的成本分別占50%和40%,電解槽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制氫設備的關鍵,占制氫系統總成本的近50%。
相關推薦:
氫能城市建設研討會(加氫站篇) 加氫站開發建設與安全運營管理高級研修班即將在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