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即將進入濃縮爆炸階段。”2021年9月4日,山西省副省長王益新在2021年氫產業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世界新能源500強企業峰會上表示。
2021年初,氫能被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長期目標綱要。除山西外,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湖北、河北等20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氫產業戰略規劃,并出臺了氫能源和燃料電池產業的相關補貼扶持政策。根據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發布的《2020年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國年制氫能力約為4100萬噸,產量約為3342萬噸,居世界第一。1氫生產國。
“氫是能源轉型的關鍵。”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陸躍兵在會上表示。陸慷表示,氫能作為一種具有能量和儲能雙重特性的二次能源,在能源轉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能源供應端大規模、高效地吸收可再生能源和發電,調節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提高能源系統的彈性。
高成本的水平
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到2050年,國內對氫的需求將接近6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7億噸左右,氫將占中國終端能源系統的10%以上。陸月兵表示,氫市場正在大規模發展,中國的氫有條件在彎道上超過汽車。他說,中國氫資源豐富,有大規模發展的工業基礎,無論是工業副產品還是核能發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車生產國,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然而,氫能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生產和使用氫的成本仍然很高。
龍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英戈在會上也表示,目前氫能發展的根本問題是成本和電力消耗。王說,電力消耗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努力、材料和系統流程優化來克服。在過去的十年中,電解電池已經減少了60%,而且還將繼續減少。“為了降低成本,我們需要大規模、標準化制造和大規模生產。”王三寶”說。
德勤中國金融咨詢(Deloitte China financial Consulting)氫氣行業合伙人林成紅(Lin Chenghong)表示,預計中國在氫生產的早期階段將使用一些灰色氫氣作為過渡階段,在后期將更多地強調藍色氫氣。以我國目前的工業實力,可以迅速跨入綠色氫領域。林說,中國在綠色氫方面有很好的前景,未來綠色氫將占中國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20%,并能減少中國13%的二氧化碳排放。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公山在會議上也表示,綠色氫將成為未來最具競爭力的氫能,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有55%以上的風能、光伏和儲能用于制氫。
氫能根據其生產方法和碳足跡可分為灰色、藍色和綠色。灰氫一般由以焦爐氣和氯堿尾氣為代表的工業副產氣體產生。藍色氫氣通常從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產生,并通過碳捕獲技術捕獲。綠色氫氣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過程產生的。林說,到2030年,綠色氫的成本預計將與藍色氫的成本大致相同。到2050年,綠色氫將比灰色氫更貴。
CnNNET中國區董事兼高級副總裁Penninko表示,在綠色氫制造方面,電解電池單元的成本仍然是最大的瓶頸,需要解決。他說,運輸氫的一種更便宜的方法是將其與天然氣管道混合。“如果能夠進行試點,就可以打開氫氣輸送管道。”陸認為,氫能成本的降低不僅會體現在燃料電池上,還會體現在汽車和加氫站的建設成本上。
他指出,氫能發展需要生態建設,氫能和燃料電池涉及巨大的工業生態,僅在生態鏈的一個節點上取得成功是不夠的。山西省委書記、應急管理司司長王奇瑞在會上表示,氫能與新能源主導的電力系統具有更強的協同作用。2020年,中國提出了到2030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超過12億千瓦的目標。王說,新能源發展的規模效應將顯著推動電解制氫成本的降低,為電解水制氫創造最重要的基礎和條件。
他預計,到2060年,中國的氫氣產量將達到1億噸,其中80%將通過電解水生產。王表示,氫能產業將進入快車道,但行業在頂層設計規劃、政府監管、政策體系建設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高度重視安全運行。目前,山西省正在推進由“煤炭之都”向“氫之都”的轉變。近年來,山西已形成了大同、長志、晉中、太原等地區的氫氣產業集群,年產氫氣超過300萬噸。
據王啟瑞介紹,山西焦化產能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如果把焦爐副產煤氣全部生產氫,氫氣產能可達150億立方米,約13億公斤,供28.9萬輛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使用。此外,山西有大量的化工和鋼鐵工業,從化工和煉鋼尾氣中提取氫氣是獲得廉價氫氣的重要途徑。此外,山西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光能資源,具有電解制氫的成本優勢。張Guangyong,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梁,山西省在會上表示,呂梁將專注于“生產-存儲-運輸-研究——應用”的氫能源,并大力發展生產氫的氫尾氣工業焦爐煤氣等力爭到2025年形成10萬噸工業尾氣制氫能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