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內蒙古地區已經批準了一個大型電力項目,該項目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生產綠色氫氣。 內蒙古能源工業促進會在一份報告中說,內蒙古能源局已對鄂爾多斯和包頭市的一批工廠進行了建設,這些工廠將利用185千兆瓦的太陽能和370兆瓦的風能,每年生產66900噸綠色氫氣。該協會表示,開發項目將于10月開始,項目將于2023年年中投入使用,但沒有具體說明成本或開發商。
據彭博社NEF分析師稱,如果該項目用于燃料電池汽車,每年將產生足夠的氫氣產量,以取代約2100萬加侖汽油。《證券日報》周三在一篇文章中說,中國蓬勃發展的氫氣工業仍然存在瓶頸,包括燃料的儲存和使用方式,這些問題需要在未來五年內解決。
內蒙古開發的電力中,只有不到20%將進入電網,其余的則用于綠色氫氣。分析師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宣布了幾個將可再生能源與綠色氫氣相結合的項目,但大多數項目都打算首先發電,以幫助獲得批準。 不過,該項目將至少需要465兆瓦的電解器來生產這么多的氫氣,她補充說,到2020年,全球電解機的出貨量僅為200兆瓦,預計今年將達到400兆瓦。這些項目將在2021年安裝比整個全球市場更多的電解機。
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綠色氫氣項目來自中石化、寧夏寶豐能源集團等工業巨頭,該集團今年將在其一家煤化工工廠完成150兆瓦的太陽能電解機陣列。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宣布計劃建設150萬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電解器,但沒有提供時間。 雖然內蒙古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領先的煤礦區之一,但政府將其定位為向該國其他地區出口電力和氫氣的潛在可再生能源中心。據氫氣協會稱,該地區每年獲得約3100小時的日照,位于西伯利亞風力發電的主要通道上,可為數十千兆瓦的風力渦輪機供電。
摘譯自:Bloomberg
相關推薦:
內蒙古氫能產業發展征求意見稿:推進“風光氫儲”多能互補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