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鋼鐵行業低碳發展與氫冶金應用技術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的學者、鋼鐵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認為,鋼鐵行業的低碳發展想要長期且穩定的發展必須通過技術,而氫冶金已經成為鋼鐵龍頭企業的制高點。
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是鋼鐵產業的重要使命。過去30年來,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廣新的回收工藝和技術的應用,全球鋼鐵行業每噸鋼鐵的綜合能耗降低了50%。目前,全球鋼鐵行業約占全球“能源消耗”的8%,占全球碳排放的7%。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主調,傳統的鋼鐵產業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低碳發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深入改革。”世界鋼鐵協會主席、河鋼集團董事長余勇表示,要從材料技術創新、工藝結構、能源結構等方面解決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瓶頸。
余勇表示,氫能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未來,氫能的應用要實現完全的低碳和零排放,就必須在能源結構和工藝結構方面創新。氫冶金技術的應用,將會帶領傳統的鋼鐵冶金技術走上新的道路,使鋼鐵生產真正的脫離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從實地出發解決碳排放問題。
“最大限度地研究和開發低碳冶金技術已經成為世界鋼鐵行業公認的重要發展方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主席何文波表示,21世紀以來,各國鋼鐵企業都在不懈努力,堅持投資新項目。韓國的CoolStar項目、日本的Tense50低碳煉鋼項目以及歐盟鋼鐵技術委員會的ULCOS項目都以減少碳排放為目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面臨著迫切而艱巨的低碳發展任務。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10.53億噸,占全球粗鋼產業的一半以上。鋼鐵行業也是制造業的一個主要碳排放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中國總排放量的15%。
在中國承諾“努力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在2030年之前,努力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傳統的基于碳冶金冶煉流程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和鋼鐵行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北京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校長楊仁樹呼吁,中國鋼鐵行業要“在危機中培育新機器,在變革中創業”。
近年以來,我國行業龍頭企業陸續發布了爭對碳減排目標和時間表。
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服務提供商和鋼鐵材料制造之一,河鋼集團于2021年3月發布了“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1年發布了低碳冶金路線圖;2022年實現碳峰值;2025年將碳排放量在峰值水平上還要減少10%以上;2030年將碳排放量從峰值水平上減少30%以上;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在此指導下,河鋼集團正通過推進全流程碳減排、提供綠色低碳鋼材料、構建多元能源結構體系等六種途徑,加快低碳轉型。
2021年5月,河鋼集團在河北張家口啟動“世界首個富氫氣體直接還原示范工程”建設,從改變能源結構出發,實現鋼鐵冶金工藝成功轉型的目的。根據中國保武的相關計劃,低碳冶金路線圖將于2021年發布,到2025年工藝技術將能夠減少30%的碳。氫基豎爐直接還原工藝的開發和應用,生產海綿鐵煉鋼供電爐。氫冶金的重點在于擴大短流程低碳鋼冶煉能力,大幅降低噸鋼二氧化碳排放。中國保武中研院教務長高級工程師徐萬仁在介紹保武氫冶金技術路線時說。
據悉,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寶武將在湛江鋼鐵有限公司開工建設(一期)百萬噸級氫基豎爐直接還原示范項目及配套設施,具備全氫工藝試驗條件,并可靈活使用不同比例的焦爐煤氣、天然氣和氫氣。湛江二期計劃再建設一套百萬噸級加氫豎爐項目。可再生能源——通過高效的水力發電解決方案生產的綠氫將在未來逐步使用,目標是使用80%到90%的氫。
當前,中國鋼鐵行業正在尋求低碳轉型,加快重大技術開發和儲存。不僅龍頭企業積極發揮主導作用,酒鋼、日照鋼鐵、首鋼、建龍等鋼鐵企業也紛紛建立了低碳冶金示范項目;各大名校也一一建立起科學研究中心、技術研究院等。北京科技大學與河鋼集團聯合啟動了世界鋼鐵發展研究院,各行各業的力量正在集聚一堂。“中國鋼鐵能否站在世界低碳冶金技術的前沿,對中國鋼鐵要走強、走在世界前列至關重要。”他強調,創新并不容易,但也沒有選擇。
不用說,鋼鐵行業的低碳技術研發之路是充滿艱辛的。本次會議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低烴冶金、儲能技術、CCUS技術等等零碳技術,具有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從國外項目實踐來看,產業合作具有風險共擔、收益共擔的特點。
與會專家認為,有實力的企業應該選擇以低碳、零碳為發展目標。同時,要在低碳鋼領域尋求突破性、歷史性的改革,全球鋼鐵業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