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氫能產業化進程加快,電解水制氫設備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數據顯示,在2023年前兩個月,國內已有8個綠氫項目公開招標電解槽設備,總量達到763.5MW,同比增長近200%,超過了2022年全年國內電解槽出貨量(約750MW)。
電解水制氫是一種利用電能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的過程。與化石燃料制氫相比,電解水制氫具有環保、可再生等優勢。目前中國主要依賴化石燃料制氫方式,而電解水制氫占比極低。因此,發展電解水制氫具有巨大潛力。
在電解水制氫系統中,電解槽是核心部件,決定了系統性能和成本。華鑫證券分析師黎江濤認為,隨著未來能源結構轉型和政策支持等因素推動,綠色(由可再生能源驅動)電解水制氫將迎來高速增長,并帶動相關設備需求。
另一方面,近期國內多個綠色電解水制氫項目陸續開工,顯示出該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性。據估算,如果利用低價或波動性較大的可再生能源進行電解水制氫,則其成本可以與化石燃料制氫相當甚至更低。
據華鑫證券預測,2025年全球電解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167億元人民幣,并以106%的復合年增長率快速擴張。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在2022年全球出貨量約為1GW時,國內出貨量就達到了750MW左右。根據BloombergNEF數據,2023年中國企業出貨量將達到1.4-2.1GW,占全球市場的60%以上,同比增長75%-163%。
在國內電解槽設備市場中,參與者可分為三類:一是718所、競立、大陸等老牌企業,其技術積累深厚,市場份額高;二是隆基綠能、陽光電源等光伏龍頭企業,其借助光伏產業優勢,快速擴張電解水制氫業務;三是昇輝科技、華電重工、華光環能、億利潔能等新興企業,其依靠自身技術或轉型協同,進入電解水制氫設備領域。
不過,光大證券指出,由于電解槽設備行業壁壘較低,未來可能面臨競爭加劇的局面。此外,在技術方面,國內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槽技術仍與國外存在差距,設備成本較高,仍處于產業化初期。
總之,隨著氫能產業化的推進和政策支持的加強,電解水制氫設備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同時也要注意行業競爭和技術創新的挑戰。